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音书再通 (第2/3页)
扬极广,于是何坤听闻之后,便心动了,今天在街上买了一本回来,买书的时候他也在想,自己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当年那文艺青年的气质居然又冒了头出来,开始看这样的书了。 有一些没耐性的人看书,往往是略过序言直奔正文的,不过何坤是一个纤毫不漏有始有终的人物,买了一本书,总要把所有能看的东西都看过一遍,无论是前面的序言还是最后的篇尾言,虽然并非正文内容那般厚重,然而既然是很认真地写了出来,总是有些意味的吧?毕竟不是页数价目之类的杂项可比,哪怕只是闲碎的言语,终归能有一些收获,因此他便从序言开始读起。 “以前我一直这样想着: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何坤微微一笑,真的是一个很现实的人,现实得令人感到可爱,“少年得志”这个词语原本就有,不过却不像她说得这么明白,“得志”的描述还是带了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讲的是“志向的发挥”,这一位张女士直接就说,成名太晚会令人没有那么快乐,有一种现世的享乐色彩,虽然似乎境界不够超凡,然而也是很坦率的了。 他忽然间又想到了林芙美子,这一位女作家也是青年成名,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凭借一本日记体的而轰动文坛,一举成为畅销书,销量很大,可以推测到这一定缓解了她经济上的处境,在精神上的满足之外,物质上的不虞匮乏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可以享受这样的盛名和财富,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满足的事情,假如垂垂老矣的年纪才受到世人瞩目,虽然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毕竟不是身后名,是在还活着的时候就得到了认可,然而纵然再怎样灿烂,终究是如同烟花一样,转瞬即逝,人到暮年,留给她品味荣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看到这里,何坤心中忽然一动,张爱玲的这几句话太过深邃,让他居然隐隐地感觉仿佛在读巫师的预言,“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多年的军阀混战,后面接续的是日军侵华,现在日本终于投降,国内虽然仍有所摩擦,然而主流仍然是一种欢庆和平、百业待兴的气氛,希望爱玲女士的预言就到此为止吧。 单单因为这一小段文字,何坤便对张爱玲有了一种别样的观感,这位上海“孤岛时期”崛起于文坛的作家,本来名头虽响,自己对她预设的评价却并不是很高,毕竟日本对上海的统治,自己也是知道一些的,文学审查非常严厉,不要说巴金、茅盾、老舍,到后来就连张恨水的连载都看不到了,连何坤都不太理解,一类的有什么犯禁的?纵然是,毕竟写的是陪都重庆,正好讽刺国民政府,为什么连这样的都不能够登载? 因此这种时候能够在上海文学界名声大噪的,应该大抵都是鸳鸯蝴蝶派一类的作家,走的是周瘦鹃的老路子,这样只谈风月莫谈国事,大概才能够比较安全一点,然而看到这一段序言,便感觉与众不同,这本书是民国三十三年再版的,当时距离日本投降还有一年的时间,她就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也算是很胆大的了。 安静的室内,何坤一页一页翻着书,渐渐地,座钟的时针指向了九点,何坤放下书来,转头向青山雅光的卧室房门望了一眼,起身洗了手,便到卧室门前轻轻敲了两下,里面说了一声“请”,他便推开门走了进去。 小书桌的桌面上放着两张折起来的纸,是从笔记本里撕下来的,存折压在信纸的一角,青山雅光已经脱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