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行(总/攻、复仇)_第5章 一个傻子的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一个傻子的故事 (第1/5页)

    其实如果没有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江欲行觉得自己过去三十多年的经历挺乏善可陈的。

    据说,自己七岁以前还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那种小山村,邻里乡亲都要夸一句周家的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

    对,是周家。

    父亲姓周,母亲姓江。

    那个年代农村人怀孩子也没办法娇贵,母亲从怀孕到生产都没有停下农忙和家务。其实母亲身体是很好的,对此习以为常的村里人都没想过会出事。

    母亲死于产后大出血。

    父亲是很悲痛的,他是真的爱母亲。

    所以他给自己取了母亲的姓氏。

    这在他们那里并不奇特,S省纵观历史可是个移民大省,没有那么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像有的地方,说起入赘和子随母姓仿佛奇耻大辱。在S省,那是妇女真能顶半边天。

    在他们村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孩子随母姓的情况也有那么好几例。

    江欲行。

    这个名字对于那时在农村更普遍的什么梅啊婷啊、康啊刚啊的,似乎是多沾了那么一点文艺的味道。论及由来,还是隔壁小学生朗读诗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稚嫩的声音,把一字一句念得抑扬顿挫,在没什么文化的周父听来,就好比一个个字都拆分了开来,只闻其音,不得其字。

    乘舟将欲行……舟将欲行…周江欲行……

    周父觉得这句诗再好不过了,合了他和妻子的姓氏,真是天定的缘分一般。如果让孩子叫这个名,是寄托了自己对孩他妈的思念,也让孩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母亲。

    欲行,欲行。虽然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但听着是好听的,还是写在诗里的,应该是很好的意思,能作个很有文化的名字吧。

    周父难得有了丧偶后振作起来的感觉,找隔壁小孩写下了这句诗,跑到那时候管户口的乡镇府上,给快满月的娃上了户。

    然后便是父亲一个人把自己拉扯大。

    直到七岁那年,一场高烧,把自己从一个人见人夸的小神童,变成了一个浑浑噩噩的小傻子。

    一开始是看不大出来的,因为不像那种先天痴傻的儿童,眼神呆滞、流着口水、几乎没有自理能力。小欲行只是变得不灵光了,经常发呆,反应迟缓,事情要反复地教才能听懂,成天傻乐,骂他也跟不知道一样。

    大家都说脑子给烧坏了。

    一开始是遗憾叹息,同情可怜,后面淡了,冷了,渐渐地就不记得那个被认为会有大出息的周家天才……面对这对孤儿鳏夫,大人不时占个便宜,小孩儿更会讨嫌。

    再到将欲行10岁那年,老实好欺的周父,被人骗去给人做了担保,最后不得不把赖以为生的房子和地都赔了出去。

    小山村已经没了他们的立足之地。

    周父背上少得可怜的行囊,牵上小欲行,辗转来到了另一个省A市属下的小镇上,做些苦活。

    江欲行则在小镇上继续读小学。可想而知的,在更复杂的新环境,傻子一样的江欲行又要受到怎样更过分的欺负,但他从来也不说,傻呵呵的。

    好在当时有个极好的老教师,还会回护江欲行一二。在周父后来再婚跟妻子回到乡下照顾老人的时候,这位好心的老教师还收留了江欲行跟他住在一起,免了转学或者舟车劳顿的麻烦。

    也就是到了小镇的第二年,周父认识了一位贤惠温柔的农家妇。这便是江欲行后来的继母,林氏。

    林氏是寡妇,没有孩子,家在小镇属下的农村,来镇里做纺织工时认识的周父。

    10年了,周父也走出了亡妻的阴影,看儿子也确实喜欢这位和善的女子,终于再组建了家庭。

    林氏确实好,看周父拖着这么个傻乎乎的拖油瓶也没嫌弃,而且对江欲行也极好,视如己出。

    家里有了男人,这有房有地的,农民还是更愿意守着家,周父林母也都是踏实本分的人,没什么在外面打拼闯荡的魄力和野心。

    于是夫妻两就辞了镇上的工作,回到林氏在农村的家里,赡养林氏的婆婆直到安详地去世。这是后话。

    在结婚的第二年,林母就怀上了孩子,但是流产了,还伤了底子,一些积弊也趁虚而发,一下冒了出来,拖垮了林氏的身体。

    家里的负担陡然加重。

    还是学生的江欲行只能靠勤工俭学挣一点微薄的补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