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殿试得名称众人均称奇 (第1/2页)
容璟回京之后先是进宫和永康帝文皇后及姐姐弟弟一家子团聚了几天,然后又出宫前往承恩公府和文澈文淮两个表哥一起读书为来年的会试、武试准备。 永康帝和太上皇近年来斗争逐渐白热起来,也使得京城里气氛愈发紧张。正如此次会试,太上皇永康帝两不相让。 最终还是永康帝胜了一着,此次会试考官试题均是永康帝亲近之人主持。 金秋八月,是中秋佳节的好月份,永康五年的八月也是如此,但因为三年一度的秋闱更是万众瞩目。 京都更是如此,京都的秋闱乡试参加者众多,从早上开始,京都的贡院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年长的年少的都有,陆续前来,围观的人众多,颇为壮观。对于不少学子而言,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时刻,也是借此得见天颜、鱼跃龙门的机会! 贡院旁边来了一架精致的马车,懂得的人看到马车上承恩公府的标识也是连忙避让开来,怕冲撞了贵人。马车上下来了三个年少的郎君,均是容貌俊朗、气质出众。三人正是容璟和文澈文淮。 三人站在贡院门口吸引了一大群人的注意力,不是没有人上前意图攀谈,三人都是草草打发了事。因着他们身份高贵,再加上会考在即倒是没有人觉得不对。 容璟和文澈文淮又让下人们仔细着检查了要带的物品:干粮、笔墨等。因着会考不是一天就能出来,三天能出来一次,一共要考九天八夜,所以吃穿都要自己动手,这考得不仅是学问还有身体。每年都有学子竖着进去,横着抬出来的。荣国公府的贾珠就是例子。 进场前,文淮对二人道:“咱们准备许久。想来此次必是可以上榜的。”容璟和文澈知道文淮心下紧张,其实他们也是如此。因而文淮此话倒也给他们些激励。 大周朝的科举制度继承于科举发展最为完善的宋朝,其考试也是和宋朝相同分为三场,每场三天。 容璟和文澈文淮参加科考紧张的不只是他们三人,更是承恩公府和皇宫中的文皇后和永康帝等人。会考不但是考学识,也对考生是个巨大的历练。三人都是金枝玉叶,又怎能不让亲人挂怀? 三场考试分别是考学识、见识和做官能力。永康帝以实干为主,登基几年在和太上皇斗智斗勇的情况下仍旧可以将自己和儿子的想法任务推行下去可见其手腕了。容璟和两位表兄又是亲近,此次试题对他们还是准备充足的。 历经九天,会试终于放榜了。出来的考生身体好的也是一脸憔悴;身体不好的出贡院的门就倒下了,在门外等候的家人们赶忙去寻郎中。容璟三人也是顾不得多少就分别回去了。 容璟休整两三天就准备武举了。武举考的比文举简单但也并非不难,对考生的兵法,力气骑射等要求均极为严格。 因着武举考试是现场评比的,众目睽睽下成绩好不好合不合格也是一眼可以看出。容璟在武举中的表现令主考官眼前一亮,盘算着自己发现了个好苗子。 大周朝年年都和草原上的邻居们打架;西海沿子的水师也是时长历练,因而民间、朝中也没有出现轻武的风气。文官武官们但对于开国那些只躺着过往功劳谱上武勋们也是以看不起为主的。 此次科考中的题目有关于如何国富民强和后人对祖宗家法的看法。考官和大多数考生的都知晓这时永康帝一系对太上皇一脉的试探,但大家以后是要在永康帝手底下做官的;太上皇一脉也是有力量且孝字当头。考生们也是极为紧张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讳。 容璟因着从后世来,思想和眼界更加开阔些。多年来,也是凭着身份潜移默化的给永康帝施加暗示,使的永康帝在监国和登基后让国库慢慢充盈起来;改变了太上皇后期国库空虚的局面。 容璟和表哥倒是不担心题目,三人文采出众,答题时也是稳扎稳打且有不少出众之处。放榜时三人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很快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