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 伤寒杂病论 (第2/2页)
需要仲景把此书译制成常人能懂的话语。” “创造出一些医术专用名词,用来形容固定的疾病或者相关用语。” “不要用那些繁琐不容易懂的话语来解释。” “尽量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把医术发扬光大。” “才能拯救天下更多的黎民苍生。” 张仲景低头沉思,目光闪动。 “另外。”刘昱继续开口道。 “之后本官会在唐海开办一所医术学院。” “从天下各地征召留学生前来。” “让他们学成之后返乡,行医乡里悬壶济世。” “让我们天下所有汉人都能够病有所医。” 张仲景目光大亮,刘昱的话语仿佛在他脑海里开了一扇窗。 有无尽的光亮照进,给他点亮一条新的道路。 人群中的贾诩心底惊叹。 之前得知青州留学生返乡的事情,他就知道,唐海一定会在青州掀起滔天巨浪。 得知现在唐海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青州百姓怎么可能不眼红? 怕是跨越千山万水,拖家带口沿途要饭,也要跑来唐海。 种地吃粮,是每个百姓都无法拒绝的事情。 更不用说,种的还是亩产过万的粮食,吃的还是一天三顿的饱饭。 那种生活从最信任的人嘴中说出,他们能不信。 更加重要的是,那些返乡的青州青壮,各个在唐海吃的身体健壮。 配合区牧大人的肌肉科学训练法,已经壮如公牛。 那样强健的体格是仅次于粮食的说服力。 百姓们都知道,没有粮食的滋养,只是做些力气活,根本就长不出那一身肌肉。 贾诩都无法想象,如果真按照区牧大人所说。 在各地征召医学留学生前来唐海。 等到教育完成时候,那些人返回天下各地。 唐海的名声得达到一种什么程度。 天下百姓皆向唐海。 如此盛况一点都不会夸张。 粮食和医术这两种东西,是最能拿捏普通百姓们的东西。 黄巾之乱之前就是明晃晃的例子。 如果张角没有那所谓神奇的符水。 没能碰巧治愈一些人的疾病,怎么可能蒙混那么多的百姓跟着造反。 更不用说神仙土带给饥饿百姓们的苟延残喘,和短暂的饱腹感。 贾诩现在越来越觉得家主大人的安排越来越精妙。 各地的百姓们怎么可能抵挡的住粮食和医术的诱惑? 这两样东西可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普通百姓。 “此话当真?”从呆滞中反应过来的张仲景正色询问道。 “当然当真。”刘昱毫不犹豫点头,“医疗对我们全体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试想一下,如果唐海城所有人都能够在医疗的帮助下,活到七八十岁。” “人们在五十的时候还是壮年,那得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车间中的一众统领们哑然。 七八十岁简直想都不敢想。 能活过五十都已经不算多。 更不用说那般古来稀的年龄。 “真能那样吗?”蔡邕两只手都有些颤抖。 蔡昭姬比她的父亲还要更加激动。 如果真的能够达到区牧所说,他的父亲岂不是还有好久能活?温酒斩离愁的三国争霸,我却埋头搞GD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