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那年盛夏_第410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0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 (第2/3页)

程。

    与此同时,沈南鹏正在和软银积极接洽第二轮融资,目标融资额是450万美金。当然,投资的前提是携程能够收购成功。

    季奇第一个去谈的是现代运通。对方觉得这就是个笑话,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卖,况且携程刚刚成立不久,业务量在业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季奇不死心,一直追着谈。同时也在谈第二家——商之行。

    刚开始,商之行的老板吴海也是对携程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季奇锲而不舍地找了一次又一次,吴海终于动心,答应到携程看上一看。

    吴海到了携程,季奇骄傲地向他介绍说:我们每个月的预定间数已经达到900间啦。

    吴海顿时无语,我们每个月的业务量可是3万间啊。

    尽管瞧不起携程的业务数据,但是季奇的坚持、携程的团队以及互联网的概念,却让吴海最终还是接受了收购邀约。

    2000年3月,双方签下并购合约,随后软银领投的450万美金的A轮融资立即汇入了携程网的账户。

    这一刻,携程就迎来了最大转机和变局。

    一直处于兼职状态的沈南朋、梁建樟、范勄,在收购案完成和融资到账后,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才终于分别辞去了原单位的工作,全职进入到携程来。

    其实这个时间点相当危险,因为正是明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互联网公司开始大批倒闭,投资市场风声鹤唳。

    携程在最后时刻搭上了繁荣期融资的末班车。如果再晚个几天,也许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

    收购“商之行”,以及搞定450万美元融资后,携程的主业终于确定为酒店预订业务(后来又拓展了机票预订等其他服务),从此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又过了半年,经过季奇长时间的紧追不舍,现代运通也终于松了口,在《婚礼进行曲》的乐声中,与携程完成了合并。

    值得一提的是,两笔收购,携程花的现金并不多,主要是凭借互联网的概念,利用携程高估值的股票去置换。

    而收购现代运通,不仅让携程成为酒店预订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更是让携程又拿到了以美国凯雷为主投资的B轮1200万美金。

    这是互联网寒冬时期罕见的一笔巨额融资。

    正是靠着这笔钱,携程熬过了互联网寒冬。

    此后,随着互联网在华夏大地逐渐兴起,以及旅游的火热,携程的业务数据大幅上涨。

    到了2001年10月,携程首次实现了盈利,也成为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第一家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地方,真正厉害的是携程四君子运营的携程网盈利情况非常好,一直到上市前,这笔1200万美金的融资都没有全部花完。

    从1999年2月提出创业想法,到2003年12月上市,携程四君子仅仅用了4年10个月的时间,而且携程网还不像其它网站那样,不停地烧钱,而是很快实现了盈利。

    这在华夏互联网历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为何携程四君子被成为“第一创业天团”的原因。

    这个看似十分顺利的过程,其中也充满了各种尔虞我诈和刀光剑影。

    这其中,就有沈南朋借助软银的这笔融资,增加了在公司的话语权,逼季奇答应在携程公司设立联席CEO,由他与季奇共同担任。

    后来又进一步要求季奇让出了CEO的位置,回归到总裁的角色,而梁建樟再次独揽大权。

    这骚操作,其实为携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在后来携程内部创业时,孵化出如家酒店,也是季奇冲在前方打市场,出任如家的CEO。

    想必这个过程中,心怀不满的季奇也借机为自己谋了不少私利。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他又怎会第二次被携程四君子中的另外三人联合抵制,再次把他从如家的CEO位置上撸了下来。

    季奇因此彻底退出了如家,也退出了携程,并签订了竞业协议,两年内不得从事经济连锁酒店行业。

    如果不是被拿住了把柄,相信季奇也不会轻易妥协。

    这其中的过程,并不为外人所知,一切的一切,外人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