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_第315章 保安总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5章 保安总团 (第2/2页)

装备不给,人家一气之下直接抢了阎老西的军需库。”

    “可是阎老西还告状,直接将人家赶走了,你说着老家伙多奸诈啊。”

    此时在支队部里面,李云龙正给参谋人员讲解当年的事情呢。

    “支队长,您这性格,恐怕不会乖乖听话,不动这军需库吧?”

    情报参谋魏豹朝着李云龙看了过来,直接说道。

    “嘿嘿嘿,你老小子算是说对了,总指挥部说了,不能动军需库,谁动就是违反纪律。”

    “不是咱老李吹牛,咱当时虽然是营长,但是团长,旅长都是给咱老李面子的。”

    “我啊,趁着晚上,直接找了几身小鬼子衣服,那看守的晋绥军一看就吓跑了。”

    “那军需库里面的东西,都是咱老李的了,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可是有不少呢。”

    “可惜啊,没多久,咱就抽调到新一团了,武器装备都便宜老部队了。”

    李云龙脸上带着得意表情,详细的说着当时的情况。

    而此时陆明是回来了,这次他给新五团的武器装备可是不赖。

    独立团等部队,主要使用还是缴获的三八式步枪,马四环步枪呢。

    但是新五团这里,陆明是给他们兑换了李恩菲尔德步枪。

    因为其发射7.7MM子弹,国内称为英七七步枪。

    这款步枪,可是有着栓动步枪最高的射速。

    熟练使用这款步枪的老兵,最高一分钟能打出三十发的子弹。

    在栓动步枪射速里面,绝对是顶端的存在。

    当然这得益于其配备十发可拆卸弹匣,整体性能十分不错。

    当然这款步枪也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刺刀卡座不牢固。

    所以在拼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刺刀掉落的情况。

    但是瑕不掩瑜,整体上,英七七步枪还是很不错的。

    陆明此时是在安排新五团迅速掌握武器性能,同时他也来到了李云龙面前汇报。

    随着炮兵团,装甲团派遣过去后,第一战区长官部那边,是给了一个临时番号。

    郭光觎是与总部取得联系了,暂时将李云龙部队划归到第一战区。

    至于物资等问题,第一战区来解决。

    现在日军四个师团即将兵临城下,第一战区也是临时抱佛脚。

    他们是希望李云龙部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挡住日军的攻击。

    为此他们是给了李云龙部队保安总团的番号,而下属各团番号不变。

    上午十点钟,随着小鬼子部队气势汹汹朝着豫省推进。

    第一战区参谋长郭光觎是紧急来到兰封,而此时跟随他而来的,还有大量部队。

    “第三集团军加强40军防御宁城、许城一线阵地,保证你们南侧安全。”

    “55军以及85军配属在民城、商城一线防御。”

    “第二集团军的68军,30军需要承担防御任务,暂时无法过来参战。”

    “13军,76军在联合围困35师团,炮兵团和装甲团已经迅速返回。”

    “另外我们从库存里面带过来一些武器装备,用来增强你们部队的实力。”

    “如若贵部需要补充兵员的话,长官部的军需部已经筹措,随时可以进行补充。”

    郭光觎与李云龙见面后,他直奔主题说道。

    这次郭光觎是带来了十门82MM迫击炮,两门沪造克式山炮。

    这些火炮都是自产的,82MM迫击炮性能还算不错。

    至于沪造克式山炮,这是老古董级别的火炮了。

    光是一点,就足够说明有多差了,他的有效射程只有四千米!

    作为75MM山炮,这样的射程甚至还不如大口径迫击炮。

    但是就这样的火炮,都是很多部队无法得到的。

    李云龙脸上是带着笑容,他对武器装备是来者不拒。

    哪怕是到现在他麾下部队武器装备十分精良了,可是就算是汉阳造步枪,他都不舍得送给其他部队。

    用老李的话说,穷怕了,总要留点家底。

    十门迫击炮,两门山炮,放在以前,谁白给他这些火炮,李云龙能兴奋的几天几夜不睡觉。

    而陆明却是有些发愁,因为他能看出来,第一战区这次是要豫鲁挺进支队打硬仗的。

    给物资,给武器,甚至是给番号,第一战区可不会这么好心的。

    “12军,40军,55军都是西北军,他们彼此不和也是有矛盾的。”

    “85军是嫡系部队,整体战斗力尚可,所以长官部是将重任放在你们身上的。”

    “万不得已的时候,你们可以与85军退守兰封、封城一线固守。”

    郭光觎指着地图,倒是如实开口说道。

    陆明目光朝着地图看了过来,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而李云龙则是立即部署,做好了迎战准备。

    至于郭光觎,他是要留在这里,协调各部联合进行作战。抗战天马的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