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争锋相对 (第1/2页)
攥着资料,眉头紧锁,双眼不自觉反复审阅几次,确定没看错才罢休。 扔下资料,端起茶盏俯首凝思。先不管资料真假,提供者可推断跟昨晚幕后黑手一家,也就是日本间谍。 把资料递给他存着何心思?共党人员潜伏国党内部正常,军统里有也正常。但能做到科长位置,可见花了不少功夫,也有能力,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军统不成立,能坚持下来更能体现不凡。 如此不凡,却被日本间谍挖掘出来,被跟踪监视都不知。话说的很明白,昨晚之事跟共党有关,赵雷收到资料毫不顾忌递交周养浩等云云,无非点明共党不顾及其死活,挑拨离间之意。 心里没点不舒服是不可能,倘若顾及自己一点,递交之前总会前思后想,深更半夜压一压总该没问题,或者找人给他送封信,他却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换位思考也能理解,能成功潜伏军统付出代价太大,做事按部就班小心翼翼应该。总不能冒着暴露风险帮助军统副局长,谁知道会不会牵连到自己,从哪方面都允许。 想到这也就没有多少气,对于共党他谈不上好坏,都在抗战,也说不上对错。他只做自己该做的,在其位谋其政,一心二用,到哪都说不通。 要考虑,资料递给他地目的,让他不舒服记恨共党,同时试探自己? 若然资料递给戴春风会怎样?或递到别处并告知,自己依然知道却无动于衷,会不会引起身份之疑,继续针对自己? 从昨晚来看,日本间谍势要铲除他,无所不用其极,不得不防。 那... 自己去抓? 也不对,稽查处职权是审查军统内部日本间谍或鼹鼠,没权抓共党。可自己还兼任军统副局长,不管从身份与职权来说,都要把人揪出来。 可要是抓,他也有顾虑,倒不是害怕。费尽周折潜伏多年,为的什么他不去想,若是军统一心党国,一心民众,没说的定要抓出来,就算不处罚也不能让其继续留在军统。可事实相反,军统在体现自己价值同时,手越伸越长,颇有掌控局势之感。想比做出的贡献,制造的恐慌与看不见得趋势更甚。 外界怎么评价军统? 神秘且肆无忌惮杀人放火,栽赃陷害的特务部门,风评很差。差自然有差的缘由,民众且论不上,也不敢招惹军统,真摊上事只能认倒霉,官司打到天上也是这个理。 对内,针对国党军政官员,冤假错案不胜枚举,恐军统者更胜恐倭寇。 对外,针对共党人员,抗战前没少杀,抗战爆发后虽职责转变,却无一刻放松警惕。白公馆、息烽监狱各个看守所里关押的共党成千上万,手上沾满鲜血。 所以说,他对共党潜伏到军统里也无话可说,搞情报,提前预知危机,免于自己同志被残害也可以理解。 目前来看,整个共党给民众印象不错,他接触到的共党清廉、正直,有担当。留在军统担任要职,也会无形中影响下面的人,实心办事,环境会慢慢变好。 按他心中所想,知道不点破,却会仔细观察。不抓不代表鼓励肆无忌惮往里塞人,视而不见对不起他的身份。 如今证据被送到眼前,让他着实为难。可以装做不知情,但戴春风或知道此消息者会漠视吗? 怎么办? 不确定情报送出去几份,若是就他一份担点风险也无妨,就当没收到。 若然送出去几份,自己不抓,戴春风也不会视若无睹,定会连根拔起。 理论上,日本间谍走了第一步,没道理不准备后手,容不得他犹豫半刻。 想清楚放下茶杯,急忙把第二个文件袋打开,没意外,同样是照片跟文案。 许其言,二十八岁,三七年加入军统..现担任行动一处三科二组长,昨夜抓捕江北警察的就是他。 好手段! 他不得不承认日本间谍的厉害,左右开弓,势要拿下他为止。 有件事他可没跟六人透露,临下山前,张致忠交代,要他把家人召回山城,或找个女人结婚生子,否则不能继续兼任稽查处长的职位,时间一个月。 让家人回来显然不合适,可在找人结婚生子...他亦有顾虑。失去稽查处,形同废人,军统铁板一块,短时间内毫无作为。 要做事,就要保住位子,要保住位子就要尽快找个女人结婚。 至于找谁...他说了不算,在等呢,日本间谍出手也好,那些看他不舒服的出手也罢,既能把话递到上面,岂会没后手。 眼下顾不得,两份材料揭露两名共党,真假不论,事不做不行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