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我就说嘛,表哥是个没什么最求的皇帝 (第1/2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吴正义提出的两件事都不好办。 至少对李世民来说,这两件事很难办。 宦官的事情还好说,大不了把宫里的宦官都换成宫女,让自己的妃子孩子辛苦一点,总还有办法解决。 可是废除奴籍这件事就是个大坑,谁动埋谁。 在大唐,奴籍人口并不等于奴隶,但是自身也有财产属性,属于可以买卖交易的存在,也没有正常百姓的权利,社会地位很低,还在流民和乞丐之下。 律法规定,奴仆属于私人财产,如果主人杀死奴仆,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只需要赔偿一些钱财。 奴籍人口的生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而且奴籍人口的交易催生了很多绑架和拐卖犯罪,一些地方的官府为了钱,甚至会严查独自在外的女性,如果没有随身携带身份文碟,很多人会被当做逃奴处理发卖。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李世民当然知道奴籍的存在很不合理,但是他不敢,或者说不能贸然废除奴籍的存在。 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有两条。 一是奴籍的存在本就是一种避险的手段。 自然灾害频发时,或是遇到重大变故时,百姓卖身为奴,可以暂时保全性命,渡过难关,主人家帮助奴仆承担相应的风险,是一种你情我愿的交易。 废除奴籍,就等于堵死了遭难百姓的最后退路。 二是奴籍的存在是统治阶层达成的默契。 人口就是劳动力,掌握财富和权力的人为了保证自身的优势,就需要手里有足够的人手参与生产,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稳固自己的地位。 可以说,奴籍的存在也是一种皇权与士族等势力的妥协。 大家心照不宣而已。m. 如果废除奴籍,李世民就相当于把大唐上上下下全给得罪了,这种局面他不想看到。 吴正义自然知道他的担忧,说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唐其实已经有了废除奴籍的条件。” “哦?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帮朕平息所有人的怒火?” 李世民看似在询问,实际上已经完全否定了吴正义的要求。 开玩笑,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谁爱做谁做,反正老子不跳这个坑! 吴正义说道:“首先,大唐已经走出了立国初期的困境。” “大唐今年的国库收入预计会达到三千两百万贯,朝廷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灾民问题,朝廷能让灾民活的下去,为什么还要白白便宜那些官员士族和乡绅地主?” “哪怕是把灾民送到草原上去,也比让他们成为某些人的私产更有意义。” “其次,几年过去,士族的实力进一步削弱,邮驿司的触角也遍及了大唐,新科举可以为朝廷提供足够数量的官员治理地方,朝廷没有必要再去依靠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和皇权不下县的妥协来维持大唐的正常运转,他们要是反对,那就直接把他们手中仅剩的那点权利收回,彻底把他们打回原形!” “再次,琼崖将要进行一轮技术扩散,大唐势必会出现一大批各种工厂和新的商业组织,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口加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