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八章 新的线索 (第2/2页)
俏脸飞霞,白了杨芳一眼,扭头看向对局势不是很了解的莉莉丝娜那边的车窗。 “唉,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连个对象都没搞过……” 杨芳心道,但立马就联想到了自己身上,偷眼观瞧前排那位正自凝眉苦思的人,没由来一阵心烦,微不可查的哼了一声,也扭头看向了自己这边的车窗。 许麟确实有些心事重重,倒不是因为没能成行的东非探险,而是现在要去的目的地——瓦罕河谷。 瓦罕河谷,又名瓦罕走廊,阿富汗走廊,或者瓦罕帕米尔。 嗯,没错,这条走廊已经离开塔吉克,进入了它的邻国阿富汗。 地图上看,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高原河谷,东西长300多公里,但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也不过75公里。 正是这窄窄的一条“臂膀”分开了北部的塔吉克斯坦与南部的巴基斯坦,东部与华夏西疆相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地理奇景,还要追溯到19世纪,大英帝国与沙皇俄国在亚洲拓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时,出于博弈需要,约定在双方的势力交界处,即当时英属印度(今天的巴基斯坦属于其势力范围),与沙俄(今塔吉克斯坦属其势力范围)之间,隔离出一条缓冲带。 但是,殖民时代里最不要脸、最无耻的两个国家在中亚划界,瓜分的却是第三国的领土——当时属于华夏清政府管辖的帕米尔地区,然后划给了第四国,即阿富汗! 历史再往前溯,直至汉唐时期,走廊属于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与西域乃至欧洲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不过到了现代,此地除了一些阿富汗牧民,已经很少见到外来者的身影。 第一,虽说这是河谷走廊,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东、南两面地势还要更高,西和北相对较低。 高海拔即意味着高寒气候,每年除6、7、8三个月,其他时间均是大雪封山。 华夏与阿富汗的交接边境地区,基本上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 所以,想在这里生存,一个字——难! 第二,阿富汗属西亚,而西亚又称“五海三洲之地”,在空域没有开发之前,这样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历史上这片土地过客无数,波斯人、希腊人、匈奴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纷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代以来,又先后送走了英国人、苏联人,以及破坏最为广泛的A国人,号称“帝国坟场”。 但是,这么多外来种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无节操表演,最终给当地留下了一个好似破布般的烂摊子。 贫穷、饥饿、愚昧等等始终是阿富汗在世人眼中挥之不去的标签,在这样的“土壤”下,又衍生出极端恐怖主义!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而阿富汗东部,便是恐怖分子一大集中地。 关于瓦罕地区的这些情况,许麟不可能了解的如此详细,假如没有总部临时发来的资料的话。 他对诸如“阿富汗如何才能摆脱贫困落后,以及恐怖主义”之类,能够让地球上所有社会学家愁的抓秃脑袋的超级难题没有兴趣。 有兴趣也没用,他的能力不适合处理类似这样直接消耗脑细胞的工作,最后无非再多一个英年早秃的优秀小伙子…… 但他们也不会突发奇想,一拍脑袋决定来这个人文和地理环境都恶劣到爆炸的地方。 一切还得从他们和诺顿一方的调查说起。 双方合作,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其实主要是孙采荷与查理斯在忙,毕竟只有他俩精通电脑和网络。 第一项任务,便是找到那个接收世界各地运来金银等金属和机器零部件的人。 这注定是一个枯燥乏味,但又得坚持的过程,好在并不是光由他俩奋战,各自国内的后援组也在加班加点提供帮助。 遗憾的是,近一天的努力之后,并没有能够让人精神大振的收获。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而就在此时,A国的琼斯局长打通了诺顿的电话,说是国防部给他们提供了一条信息,不知是否有用。 一个多月前,该国军事卫星飞过瓦罕走廊上空,拍摄了一些照片,对比之前的照片,似乎有车辆频繁流动。 分析人员认为这不正常,该地常驻民不过一万多,日常生活补给主要靠夏季来往的商人。 他们会开车,但基本不会频繁进出,毕竟那里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商人们也得考虑成本。 那剩下的便是恐怖分子在活动,这让A国很是神经过敏,没多久,派出了无人侦察机飞抵该地上空。 但诡异的是,当飞机在距离两千米的高度时,就会失去观察信号…… 空中侦察不行,想派地面人员,可是A军已从阿富汗撤出,一时之间不是太方便,此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国防部与异调中心的关系紧密,得知诺顿等人正在中西亚调查时,就顺嘴提到了该情报。向前行的末日暂停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