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 例行视察 (第2/3页)
“不容易”,见司宁宁没有多谈的意思,徐淑华她们也不再开口问了,而是简单几句话告知司宁宁这几天生产队上的一些情况: 比如扫盲班已经搭建完毕,赵宏兵用土坯和木板架了不少“课桌”,玻璃像蒋月之前建议的那样,也跟大队那边申请了,据说过几天就会送来。 黑板需要用到的黑漆也是,现在扫盲班那边的强势已经顶好了木制原色“黑板”,只等油漆送来刷漆上色了。 除此之外,再就是南山角那边圈出来种蘑菇的“试验田”,虽然每根木头上收获的蘑菇数量不是一样多,但收获仍十分可观。 就想吧,三队拢共有四十多户人家,试验田初次试验种植的蘑菇收获,赵宏兵说每家分两斤,就这样最后还剩下半箩筐呢! 因为蘑菇菌种是司宁宁研究出来的,赵宏兵一直记得这事,事后那半箩筐蘑菇直接的就送来的知青点,被徐淑华她们清洗出来撕成小瓣,这几天一直在台阶上晒着,明天再搬出去晒一天就可以装袋了,留着入冬慢慢吃。 徐淑华她们说这些事的时候,司宁宁听得很认真,她心里就思忖,按照这么说的话,先前她给赵宏兵的那两袋菌种至少出了120斤的蘑菇。 这是只是初次种植,有些细节地方还把控的不到位,以后慢慢摸索,产量应该还可以更可观。 最重要的是从种植到出菇才几天? 她们去看电影那天是三号,今天十二号,蘑菇送过来有三天了,那就是四、五、六、七、八、九…… 司宁宁手指扣着身下凉席,默默数了一下,中间蘑菇成熟到收获才六天而已。 不得不说,这边的气候真的很适合种植蘑菇。 如果长此以往,不说回回都是六天收获,可以是七天,也可以是十天,光是试验田一个月也能收获好三四百斤。 按照比较便宜的蔬菜价格去算,两分钱一斤,400斤蘑菇下来就是八块钱。 三队这边工分值换算,一个工分是四分钱,按照满工分十个工分算一个月的,就是十二块钱。 这是一个壮劳力一个月赚到的钱,中间还不包括吃饭等等的开销,再看蘑菇,比起日日下地干活,真的要轻省不少,抽出闲空就能打理,一个月八块钱,怎么不可以? 屋里嗡语渐渐安静下来,没出片刻便依稀传来沉重的呼吸声,司宁宁默默盘算了一下,半晌动作微微侧过身,左手抵在脸颊与枕头之间,闭上眼睛酝酿睡意。 与此同时另一边,霍朗前脚出了赵宏兵家院门,后面赵宏兵就点了煤油灯大张旗鼓地收拾起来。 陈莲米帮着从院里杂物间把几个叠在一起的破箩筐拿了出来,嘴里不解嘟囔:“大晚上你这整的又是哪一出?这杂物间八百年不动了,收拾它做什么?” “你个婆娘话怎么这么多?你晓得什么?那会儿阿朗说话你没听见?首都来了干部,过几天不光要来咱们大队,还要来咱们生产队咧!说得那个是什么来着?” 赵宏兵摸着下巴磕巴了一下,半晌才道:“哦,对对对,叫那个例行视察!过来看咱们生产队劳动成果,了解生产队创收的!” “前几天阿朗出了趟远门,我瞧着八成就是去接这位首都干部的,这回过来估摸也不是什么“例行视察”,人家就是认识阿朗,过来探望阿朗顺带来你这队上溜达一圈。”陈莲米哼哼道。 赵宏兵不怒反笑,“顺带着怎么了?那可是首都来的干部!别的生产队想‘顺带’还没这个机会呢!你瞧着吧,到时候热闹着呢。” 赵宏兵神气抬抬下巴,“赶紧收拾!等明天一早在过来扫一扫,擦擦灰尘,我在半个小桌进来,到时候摆上椅子,再添上茶壶那就是正经儿八经的接待室!” 陈莲米没多大文化,听不懂赵宏兵嘴里念叨的那什么接待室是什么东西,愤愤骂了声“净整些白活儿”,手里收拾的动作却利落了不少。 一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