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新鲜血液 (第2/3页)
研究种蘑菇来着,现在已经有稳固的收成,再过不久应该就能走上正轨,下回我带几个菌包过来,你就把它搁在门口柴垛子下面,时不时洒几滴水上去就能活……” 对上梁庆红欲言又止的目光,司宁宁笑着解释:“菌包的成本也就两把稻草,都是队里多得是的东西,你可不要因为这个在跟我推。” 梁庆红本身就是学农业出来的,她或许没亲自种过蘑菇,可多少知道些里面的门道,登时就反问司宁宁:“培育菌种就不要时间和金钱了?这些样样都是成本。” 司宁宁摸摸鼻头,刚才她都忘记梁庆红是学农业出来的了,不好糊弄,不过梁庆红这么说,她也有法子应对。 司宁宁干笑回道:“你既然知道培育菌种不容易,那就更应该好好料理,到时候我拿来了,你可不许再让我带回去。” 梁庆红反驳问:“你就不会不拿来?” 司宁宁又笑,同时嘚瑟摇头,“不,我就要带。” 一时之间,梁庆红有些词穷,甚至某一瞬间梁庆红觉得,她古怪的脾气被司宁宁吃得死死的。 无论她怎么刁钻难搞,遇上司宁宁后,就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面似的,激不起一丝起伏和涟漪。 梁庆红板着脸,决定不跟司宁宁说话了,可司宁宁随后说出的一句话,她没忍住又追问了起来。 “年前走得急,本来返京之前要来这边看看的,当时不赶巧病了好长时间,就没过来。” 梁庆红扭去一边的脸转回来半寸,不多会儿正回目光看司宁宁,厌弃的口吻里多了一丝丝长辈的关切: “怎么就病了?严重吗?” 许是意识到自己摆出了不该有的态度,梁庆红刚缓和的神色又凝重起来,“南北季节有差异,南方这边春秋早晚温差大,你来了这边就应该提前做功课,没有预防,病了也是活该。” 司宁宁淡淡一笑:“是,经了这一回就长记性了。” 大概没料到司宁宁会这么说,梁庆红惊诧看了她一眼。 司宁宁不以为意浅浅一笑。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司宁宁同情且钦佩梁庆红这一类人,而且对司宁宁来说,梁庆红在她心里更像是一位性情古怪的长辈,而这份古怪源于他人造成的伤害。 她或许没办法抚平梁庆红的心结,但她愿意包容这份古怪。 而且换个角度想,只要了解的梁庆红的为人,她这个性格某些时候其实还挺可爱的。 比如每次看见他们来的时候,好像对他们很厌烦,可还是搬出凳子让他们坐。 得知她生病了,第一反应也是关心…… 说是性情古怪,其实更像是别扭吧? 司宁宁设身处地地想了一下,因为特殊的经历和脸上恐怖的疤痕,梁庆红抗拒与人接触,也害怕与人接触,如果没有借猫的契机,他们也不会认识…… 长期一个人独来独往,除去一开始的抗拒和害怕,人也会变得木讷,从而逐渐丧失交际能力,所以梁庆红每次才会显得那样无措。 梁庆红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司宁宁无权干涉,她也不会过度介入梁庆红的生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司宁宁只遵从内心的那份尊重,做点微不可闻的小事。 许是因为司宁宁的真诚,又或许是因为她将相处距离把控得得当,梁庆红渐渐放下不自在,渐渐地也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司宁宁交谈: “我听那位姓霍的同志说,你们队上办扫盲班,你当老师,教的都是娃娃?” 司宁宁如实点头,“是有这事,不过老师有两位,我负责教国文,另一位知青同志负责教算术。” 梁庆红若有所思点点头,沉默半晌,忽然拉住司宁宁的手攥在掌心轻轻拍了两下,“这活儿挺风走险不好干,可如果能坚持完成,你们就和伟人一样伟大。” “祖国永远需要新鲜血液,而新鲜血液,绝不可目不识丁。” 即使曾被不分青红皂白残忍的对待,梁庆红也依旧希望祖国走向昌盛,并且永远昌盛。 而在读书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