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二章 读书才会有出路 (第1/2页)
陆宁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牛车,小蓉便在他身边叽叽喳喳,向他请教三字经百家姓的学问。 陆宁来自于现代,本身就没有多少身份上的歧视。 这个小丫头长得虽然并不美,但天然的一种乡土的淳朴气息,更叫他感到亲切。 当然这种亲切,并不代表他要把对方如何。 只感觉这就像邻家的一个妹妹一样,他也非常耐心的向对方解答一些问题。 不一会儿,就到了城门口,按照明朝的规定,进出城门是要交税的。 可是这个老头身上也没有多少钱,没办法,一筐鸡蛋被人无端的拿走了十多个。 看着老头非常心疼,说道。 “小丫头,这回给你买《庄农杂字》的钱恐怕没有了。” 原来古代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启蒙书以外,还有农村上的一种常用的启蒙读物《庄农杂字》。 那上面的话都通俗易懂,也都是常用字,足够庄稼人日常记账等用度,陆宁笑了笑,说道。 “这个东西我也会背呀,小蓉,要不要跟我学一学?” 小丫头睁大了眼,马上就问道。 “你背个我听听,你要是会背诵的话,你就是大学问人了呢。” 陆宁把开头的几句话背完以后,专门背庄稼人最容易懂的那一段。 “开冻先出粪,制下镢和锨,扁担槐木解,牛筐草绳拴,抬在南场里,捣碎使车搬……” 果然不仅小蓉,就连那个王老头听了也都一脸敬佩之色。 “这位小哥,你是个读书人吧?不过怎么落魄到了这样的程度了,我们刚才真是有点小瞧你了。” 陆宁嘿嘿一笑,说道。 “早年读过几本书,但是没考中秀才,回家没有路费,实在没办法了,这也是无奈之事。”. 王老头也非常好说话,说道。 “我们村缺少的识字先生,要不然你到我们那去教二狗子他们读书,大家凑一凑也能给你凑五斗米。” 所谓的五斗米,就是当时私塾先生一年的俸禄。 那时候的老师日子相当的清苦,要不然就有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 对大明那些没考中秀才的读书人来说,这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这次陆宁出门连一文钱也没有带,当私塾先生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于是他非常欣喜的答应了。 这老头就说道。 “我们王家在深河县大王庄也是一个大户,王姓宗祠里每户出一点粮食足够五斗米,自然饿不着你的。” 陆宁叫他王老伯,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阿爹,卖了鸡蛋的钱,要买一本庄农杂字,和一些纸张,俺也要跟先生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