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对论+焦灼战事 (第2/3页)
己适应这个世界,接受这个世界,接受时代的风情,这个时代的三观,他原以为做到了。 可亲眼目睹河口村的惨状,他才明白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其实都没适应。 只是战场之上的恐惧和求生欲望让他短暂忘记思考。 待突然清醒,才明白世界还是那个他无法忍受的破落世界..... 叹口气,他首次对前方的李谷主动问道:“李相公,史书中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真的存在吗?亦或只是史官的夸言献媚。” 李谷回望他一眼,眼中有惊异的色彩,“为何这么问。” “如果是真的,先人祖辈曾经做到事情,我们也还有希望不是么......” 李谷没立即回答,抚摸自己的花白山羊胡须,反问:“为方才之事?” 这些天下来,李谷与他这个后辈加相处比较愉快,李谷也愿意与他说话。 史从云点头,他不敢评价李谷为人,只觉得他是个有底线的实干主义者,他确实会压榨百姓为皇帝大军筹集军粮,但也会为他作保,杀烧杀抢掠的乱兵。 李谷沉吟一会儿,跟他说道:“这样的事很多,算是寻常,这个村刚好撞上我们,还有许多地方管不了。 老夫听向部署(向训)说你小小年纪勇冠三军,身先士卒,泽州城外更是连斩十二名贼兵贼将,当是血性小辈,今为何如此踌躇?” 史从云老脸一红,随即认真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则无所得,若这样的事大家都以为寻常了,往后天下会更加糜烂......” 周遭万物生发,沿着汾河碧波流光,两岸林间鸟雀争鸣,草木葱郁,群山俊俏,若没这些血火凄惨,真当得一句大好河山。 李谷这次更加诧异,停下马侧目看他,直到看得史从云浑身不自在。 “向训说你类汝父,有勇将之风,如今看来是瞎说。” 李谷笑起来,随后道:“此时勿要多想,好好活着,待打完这仗,老夫可与你这满脑想法的小子促膝长谈。” ........ 待回到太原,史从云也明白李谷为何走到一半折返了。 太原连攻十余日毫无进展,还损兵折将,阵亡已超过两千。 各路军帅都向官家上书,觉得此时应该撤退,认为太原城坚,此次攻城准备不周,仓促间难以功成,应该来日准备充分再战。 但官家非常不满,一面准备轻率大军从潞州北上,御驾亲征围攻太原。 同时可能是对魏王符彦卿久攻无果不满,命右仆射、平章事、判三司府事李谷代符彦卿判太原行府事。 由下诏急速调发隰、慈、绛、泽、晋、潞、邢、赵、镇、定几州民夫运粮支援前方大军; 此时随着各方节度使军队到达,加上朝廷禁军,在太原城外已经囤驻接近十万大军! 而一旦官家郭荣大军也到达,太原城外的军队将超过十万! 这个规模的军队,后勤也十分吃紧,难怪李谷要不惜代价筹集军粮,甚至压榨百姓,如果没粮,军散成匪,遍地开花,到时更加恐怖! 一起合作十多天四处奔波,李谷和史从云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多。 按理来说李谷五十多的人,和他一个十五六的小辈能有什么话,但两人就是颇有种越说越合得来的契合感。 史从云平时说话最多的就是家里人和王仲、邵季,这些人亲近归亲近,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文化,见识少,读书少,有些话聊不来,聊起来他们也不懂。 李谷就不一样,饱读诗书,见多识广,还是实干派文臣,很多观点见识都令他眼前一亮。 比如在高平讨论古时秦赵两国的高平之战,在太原讨论三家分晋,这些东西老爹史彦超和邵季、王仲他们可一头雾水,什么跟什么? 而李谷大概也是觉得军中都是大老粗,能懂历史,懂点文化,还有点见识,在枯燥疲乏的赶路途中谈谈笑笑的人居然只有他这么个小辈。 ...... “你觉得如何?” 甚至经过十几日的相处,李谷连打太原这种大事也会问问他的见解。 史从云骑在马上,“这样的天下大事,哪是某能懂的。” 李谷道:“就是随便说说,但言无妨。” 史从云开口:“我觉得关键不在北汉,在辽国。” “辽国?”李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