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9、禁中风云 (第3/3页)
从云装作一直在喝酒没在意的样子,哈哈大笑和众人说着话。 不过手上却不经意的把酒碗换了,给王审琦倒了茶,他不会喝酒。 他余光看见,老赵虽然是笑着送走王审琦的,之后表情明显僵了一下。 这场大胜最大的功劳无疑是史从云的。 如果把功劳分为三等,史从云是独一无二的第一梯队;之后是赵匡胤、史彦超、李重进;再往后是其余立功的诸多将领。 史从云也在此期间认识了几个听起来陌生又熟悉的人物,如高怀德手下的指挥使石守信,赵匡胤的节度推官赵普等。 众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呼小叫中说的最多的无非是打仗的事。 吹嘘美化自己的神勇,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美好回忆,各个说得满面红光。 不过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史从云去南唐国抢人家王妃的事情,在文官看来这是要弹劾的事,在他们这群武将看来就是长脸了,众人越说越好奇,纷纷说想见见是什么女子能让史大帅神魂颠倒。 史从云酒喝多了,正高兴,便去后面大帐中牵出周宪出来和众人见了一面,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高声起哄让他赶快回去干正事。 没想到酒宴散后回到大帐里,周宪早在里面委屈的哭了,一时间搞得他手忙脚乱。 史从云当时的想法是觉得把周宪当自家人,见见他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朋友实属正常。可周宪不那么理解,觉得史从云是轻视她,不尊重她所以让她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 史从云哭笑不得,这大概就是所处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带来的差异,于是一边给她解释自己初衷,一边身体力行的安慰她,才终于让面色酥红的周宪相信了他。 ....... 往后几天,各军开始按照史从云的调令布置,各地军队除去留守的想着涡口方向集结,大战落下帷幕,接下来就要是有条不紊的撤军。 撤军也是技术活,思乡心切不说,这时候士兵的胆子也是最大的,反正都要走了,顺手枪一又如何?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所以越是到这种时候越不能松懈,要把所有事安排妥当,把士兵监督好,别丢了他好不容易在淮南得的人心。 几天后官家的诏书,枢密院的委任状陆续下来。 开始封赏和安排诸将,他们中不少人要镇守各地。如榆程便被枢密院委任,开始长久镇守光州,为光州团练使,因为他守光州一年多没出什么问题。 同时南唐许多投降的官员和将领也安排他们到淮南各地驻守,如朱元、边镐等人。 最重大的人事任命是官家下诏以李重进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使,镇守扬州。官家的意思是要把南面的国门都交给李重进。 至于史从云和诸多要回京的将领,官家暂时没有做封赏,要等回京之后再行封赏。 几日后,各地的大军赚得盆满钵满,打了快两年的战,只要能活下来的都喜笑颜开,开始浩浩荡荡从淮南各地出发,水陆都有,往大梁进发。 回家的路自然人人欣喜。 北归的路上,史从云走陆路,水军让司超和李处耘率领。 周宪坐马车,自己骑马,比起最初的抵触,如今周宪已经乖顺许多了,特别是给她看了自己的“大作”之后,完全被王霸之气震服了,虽然诗词是背的,不过感觉很爽。 走到半道时,王仲好奇的打马赶上来问他:“副帅,这次回去你能不能当殿帅,打唐国肯定你的功劳最大,那张永德远比不上你啊。” “你懂个屁。”史从云摇头,“你以为谁当殿帅真就只看功劳么。” “那不然呢?” “算了算了,我跟你说你也不懂,反正这次回去肯定当不了殿帅。” 历史上赵匡胤的功劳可比张永德大多了,可一直到郭荣死前,张永德都是都点检,郭荣临死前是怕张永德的本事不够,镇不住禁军将士,无奈下才把两司首领给最有本事的李重进和赵匡胤。 说白了,这不是功劳能决定的事,官家只放心自己人。 史从云心里也有数,他的功劳完全可以当都点检,但他不是皇家的人,他是不盼着做都点检,唯一期盼的就是郭荣不会猜忌他就是万幸。 随即又想到家里两颗水灵灵的白菜,半年不见很激动,看了一眼身边的马车,里面坐着周宪,顿时有些心虚,心想她们不会打架吧?自己可没这样的经验和阅历啊......我的长枪依在的五代河山风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