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4章 不见血、不撒手;不断腿、不撤退 (第2/2页)
就好,做啥要贪我们的!” “你简直不是人!你好大的胃口!” “你、你一吞就吞掉我一半的赔偿金,那可是足足三千块啊!” “你个天杀的挨千刀货!” “弄死你,我要弄死你!” 更多的人,跑了过来,对着潘厂长几人,好一通拳打脚踢! 宋添福拍了拍司寅的胳膊,示意: “退!往后退!免得溅一身血!” 司辰手中的冲锋枪,也放了下来。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蔫坏的司辰,刻意高声嚎了一嗓子: “司寅啊,你这一批赔偿金,少说也有两百万哩!” 众人一听,两百万? 被蛀虫弄走一半,岂不是一百万! 我草尼玛啊! 这年头的一百万,对于普通人而言,可是天文数字呀! “打!打死他!!老姐妹们打死他!!!” 90年代,四十几岁的阿姨们,可不是花拳绣腿! 那都是“全民皆兵”的时代锤炼出的战斗妇女! 打起人来,啧啧啧—— 不见血、不撒手;不断腿、不撤退! 有资料显示,截止五八年年底,全国人口6.6亿,民兵总数发展到2.2亿人! 这个占比空前之高,三分之一啊! 那是什么概念? 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是兵! 不负责任地对标到现代社会,那就是三口之家,爸爸或者妈妈必然是兵。 可那个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是八九个人,这是什么概念? 国内绝大多数的青壮年男女,都被编入了民兵的队伍。 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这不是口号! 这是曾经实现了的目标! 就拿司辰奶奶来说,当年元孟县的民兵队大队长,可不是字面意思。 千万不要被这个“队长”误导了。 那时整个县的民兵队伍,都归她管。 人数最多的时候,发展到上万人的部下。 不信? 举个特殊栗子。 鲁省的省会城市,下辖的一个县,组建了11个民兵师。 共计1-5个营,1000多个连队,民兵总数14万人。 两年后,组建了民兵野战师—— 配备了五个步兵团和一个坦克营! 这是什么概念? 这只是一个县的国防力量! 还只是民兵! 当地领导大概是觉得有点夸张了,六一年,还进行了一次民兵大裁减。 精简缩编之后,该县民兵依然拥有900多个连队,共计13万人! 再举一个特殊的大栗子。 闽省,晋江,某地。 民兵3000余人,前线民兵为部队构筑工事、抢送炮弹、巡查海岸线等等。 那时候的全民皆兵,真不是一句口号,是真的发枪支弹药。 当时,若论谁是世界第一的拥枪大佬,不是米国,不是大毛,是我们! 来看一组数据: 五六年到六六年期间,56式冲锋枪生产出了76万多支。 56式半自动步枪,高达290多万支! 进入70年代,56式枪族的总量,已经大于1600万支! 至于子弹数量,据说太多,没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 此外,还包括67式手榴弹,生产数量超过10亿! 配给标准是,正规军人手四枚,全国民兵人手四枚。 当年的生产口号是: 不打三战用不完,打了也未必用得完。是小青啊的睁开眼,回到老婆难产当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