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回到老婆难产当天_第443章 被迫卖猪肉的科研人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3章 被迫卖猪肉的科研人员 (第1/2页)

    国内,龙城,北边郊区的北城县。

    90年代,尚未被正式划入龙城时,北城区还叫北城县。

    属于龙城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

    清冷的早晨,县城里熙熙攘攘的早市:

    “豆浆、油条、豆腐脑喽!”

    “卖菜喽!卖菜呦~”

    “新鲜采摘的青红辣椒,红白萝卜大南瓜呦!”

    “饼子、锅盔、大麻花喽!”

    一名戴着黑框眼镜、头戴灰白色软军帽、一身灰白色劳动布工装的中年男人,也站在早市的摊贩之中。

    他这一身兵工厂技术人员的装扮,与对面的小摊贩们一比,显得格格不入。

    看着别人熟练吆喝、客人络绎不绝,他就显得十分局促。

    在他的面前,是一个卖肉的摊子。

    从4598厂被下岗后,他没了地方可以去。

    像是他这样的通讯器材专研工程师,就业面其实非常窄。

    这么说吧,整个龙城、乃至整个中州省,除了4598厂,都没有这方面的私营企业。

    再加上他的年纪临近退休,对口的兵工厂都不想接收他。

    许多兵工厂,本身就是入不敷出、人员超负荷的状态。

    要不是上面没给政策,他们恨不能裁员,再轻装上阵。

    咋可能接收临近退休的老同志?接收来,白白出养老福利吗?

    无奈之下,他只能每天跟那些同批下岗的老同志一起,从肉联厂进货,来菜市场摆摊卖肉。

    他们初来乍到,都不怎么懂,为了生存下去,居然彼此商量好:

    你卖牛肉,我卖猪肉,他卖羊肉,他卖鱼肉,他卖鸡鸭蛋类。

    彼此之间还有君子协议,不可越矩经营彼此的肉食生意;不可乱降价,扰乱市场秩序等等。

    然而,天生性格腼腆,再加上知识分子的那份矜持,让他憋红了脸,都没能张嘴吆喝一声。

    其他几位老同志,情况也没好多少。

    一大排的老干部肉摊,做着不张嘴的哑巴买卖。

    那个场面,既滑稽又心酸。

    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一个月了。

    没办法,有些人,天生就是这种性格。

    这大概,就是现代人说的“社交恐惧症”,社恐人士。

    宋添福在角落里观察了老半天,才走上前,笑眯眯问:

    “老板,您这猪肉,咋卖?”

    男人下意识推了推黑框眼镜,眼神不自觉有些飘,他紧张地说道:

    “两、两块八一斤。”

    宋添福刻意杀价:“两块五卖不卖?”

    “不行!这个价,肯定不行!”对方更加紧张了,双手无意识搓了搓衣襟。

    宋添福又提议:“那这样吧,两块六,我加一点,大清早的,给您开个张。”

    “不行!不能还价!”

    男人像是极力在给宋添福解释,又像是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紧张:

    “这是我辛辛苦苦才从肉联厂拉过来的,不能降价!”

    “我们天不亮就用板车拉过来的,整整走了10里地呢!”

    “这些都是成本,不能还价,不要还价。”

    “我们小本买卖,也都提前商量好了,不能降价扰乱市场秩序。”

    说着说着,男人更加紧张了,清冷的早晨,他竟是逐渐冒了一头的汗。

    说话间,他还从兜里掏出手帕,斯文地给自己擦汗。

    对面那些卖菜、卖早点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议论纷纷:

    “你们看,他那个样子,可真像精神病院出来的。”

    “唉!可了惜了,好好一个知识分子,被迫卖猪肉。”

    “那边那一排,都是这么个情况。”

    “一个两个的,都没啥手艺,也只能卖肉了。”

    “他这种性格,死脑筋,跟人打交道都费劲,哪里适合做买卖!”

    宋添福的心里,当然都清楚。

    于是乎,他尝试着再次沟通: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