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6章 招贤令 (第1/2页)
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下定决心。 大夏便是悬挂在他心上的巨石,随时有可能掉下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虽然是在北漠之地,但不管怎么说,李渊也是大唐皇帝,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想要让他下去,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或许不限制的扩张,会让大唐的名声不太好,但在覆灭的风险面前,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便是要和大夏殊死一搏。 等他将整个北漠的力量整合,再面对大夏,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了。 …… 李渊做出的决定,暂时没有影响到大夏。 毕竟此刻罗成并不准备出兵北伐。 正如李世民预料的一般,现在出兵北伐,多少有点麻烦。不管怎么说,李渊建立大唐,不再是之前的丧家之犬。 以李渊手中兵马,如果大夏出兵征讨,能够轻易获得胜利还好,如果赢不了的话,大夏就会被陷在战争之中。 毕竟北漠的情况,和中原并不一样。 因为土地辽阔,实在打不过他们还可以跑路,没必要死守一座城池。 同时,虽然大夏的整体实力远胜大唐,但罗成也不可能调动举国兵力北伐。 因为地盘扩张,需要防范众多敌人。 一边能动的兵马并不多。 现在。 罗艺已经令人负责兴建燕京。 在燕山城的基础上,规模扩大了许多倍,这里成为大侠的都城,当然和以往不一样。 其实大夏定都燕山城,让很多人腹诽。 在大部分人心中,这天下最适合作为国都的,无疑是中原的大兴、洛阳,但是罗艺却斩钉截铁的选择了燕山城。 至于为什么选择燕山城,其实和罗成息息相关,这都是罗成劝说导致。 在他的想法中,没有比燕山城更合适的了。 一方面,这里是北平府的郡城,罗艺在此也有感情了。 另一方面,罗成可不是性格软弱之辈,他们无惧任何外敌,如果去了中原,贪图享乐,沉沦腐化,又将会如何? 倒不如直接一点,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将都城定在靠近边境的盐山县。 或许用不了多久,燕山城就不是边境了。 现在高句丽已经彻底臣服大夏。 不得不说,高元作为高句丽王,还是很有魄力的。他知道高句丽哪怕暂时自保,也不是长久之事,既然靠近大夏这个庞然大物身边,终有一日,会被大夏给吞并。 说到底,就是实力不够。 如果高句丽能够击败大夏,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此前攻打辽东城之战,让高元知道了自己有几斤几两。 这时候还不知进退,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聪明人就要学会明哲保身。 起码高元是这样觉得的。 只要他诚心投靠大夏,虽然高句丽会不复存在,但他也能得到大夏官方的封赏,不说权力什么的,起码能够富贵无忧。 这不比在高句丽忧心忡忡好? 同时,高元很清楚他现在做的选择,因为大夏才刚刚建立,天下之事尚未稳定,但是高句丽表现得如此积极,便是一件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