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章 抓俘虏抓的手发软 (第3/3页)
出足够的人手来看押这些俘虏了,因为此时救民军还是处于战斗状态呢。 部队正在追击前方溃逃的明军,不太可能分出太多人手来看押俘虏以及打扫战场! 最后只能是把收容、看押俘虏,打扫战场的事交给了之前并没有怎么参加战斗的第第五野战兵团。 而其他的部队,则是持续追击溃逃明军,同时开始向其他方向散开,以保持对周围的警戒、防备。 追击敌军、收容俘虏,打扫战场,同时还得保持对周边地区的境界,以至于人数明明很多的救民军都是觉得自己人手不够用了,而且场面一度混乱! 没办法,部队已经是分的太散,而且任务繁重,这个时候即便是楚行这个全军统帅,也是忙的晕头转向,指挥起来都是觉得麻烦无比,甚至出现了同一个命令,传递给了两支部队的尴尬事。 也好在如今是处于战场收尾阶段,而不是最激烈的交战时期,所以才没有出现太过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样混乱情况下指挥困难的情况,也是让楚行生出了想办法改善指挥体系,尤其是通讯方式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是无比怀念能够有一个无线电指挥体系,如果有几十个对讲机的话,那么该多么美妙啊,就算没有对讲机,但是如果有无线电报机的话也好啊! 可惜的是,他的这种想法注定是无法实现的,至少在他点亮无线电科技树之前是无法实现的。 对讲机那玩意可是在后世二战时期才出现呢,而能够随部队机动的军用无线电报机,那也是在一战时期才大规模运用的。 在这之前,诸多将领都是困于落后的指挥体系啊! 为此想了诸多办法,其中最有效的短距战场指挥方式,无疑就是传统的旗语指挥了,稍微远距离的则是只能通过传令兵传递命令了。 旗语指挥的话,简单,把旗语普及下去,不仅仅要有大量专业的旗语兵,同时中低级军官也必须懂得旗语。 倒是传令兵的大量普及比较麻烦,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马匹紧缺。 一支军队之中,往往传令兵所乘骑的战马都是最优秀的,基本上和高级将官所乘骑的战马等一个等级。 比如近代日`军里,他们里最优先的战马,优先供应高级将官乘骑以及传令兵乘骑,接下来才是轮到炮兵以及骑兵。 楚行的中军营帐之内,向下属部队传递命令的任务,由亲卫营所负责,这一场大战里,专门为楚行所在的指挥中枢传递命令的传令兵就有二十几人。 而下属各部队里,也会有众多专业的传令兵,如果是算总数的话,救民军里,专业的传令兵就能够达到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人不断的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传递着各种军情。 而这一百多人,所代表的就是需要两百多匹甚至更多的马匹! 尤其是长距离的命令传递,为了赶时间,确保命令能够准时传递出去,传令兵往往都是轮换乘骑双马甚至三马的。 如果没有如此高效的命令传递体系,楚行根本不可能有效的指挥分散在各地,数量已经扩大到三万人以上的救民军。 不过即便是现有的传令兵规模,依旧还是无法让楚行满足,如果以后救民军的规模持续扩大,占领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大后,势必要有一个系统的命令传递体系,也就是俗称的驿站。 没有驿站体系的话,是很难有效指挥规模越来越庞大,同时地盘也越来越多的部队的。 当规模浩大,并且是残酷无比的王徐寨前所城战略大决战进入尾声的时候,苦战、追击了明军一整天的救民军部分将士们大多也是开始收拢集合准备休息了。 不过休息的部分只有一部分,李大虎率领的前锋部队,以及骑兵部队还在持续追击明军,根据最新的情报,李大虎亲自率领的前锋部队以及是北上了十多里。 而在王徐寨前所城内,如今已经是变成了救民军的海洋,而城外还有大量的救民军环绕,中间还有众多被画地为牢的明军俘虏。 王徐寨前所城的一座原来的明军官库房内,楚行正在听着钱进以及一群军官们的战后汇报。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