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9章 宁永年的直觉 (第2/2页)
行事不慎的缘故。” “至于是否有人提前通风报信......” “老臣相信两位殿下,相信大将军,更相信自己对皇上的忠心,想来绝不会做出这般吃里爬外之事!” 蒲思义本就是朝中有名的老好人,这几句话更是谁都不得罪。 当然了,他说的也不无道理,毕竟确实可能是许承文自己不小心暴露了。 只不过宁永年却不这么认为,心中明白一定是有人泄了密。 之所以会有如此判断倒不是说他掌握了什么关键证据,其实只是一种感觉。 但宁永年却对这种感觉无比笃定。 “老师,话不能这么说。” 摇摇头,宁永年轻轻叹了口气。 “项家辅佐我宁家已有五代,可项世渊不还是反了么?” “再说许承文,此子并非什么愚蠢之辈,他定清楚自己若稍有不慎便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我不觉得他会在如此性命攸关之事上出纰漏。” “韩将军......” 宁永年顿了顿,又看向韩兆。 “你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应当最懂得这个道理吧。” “......” 突然被cue到的韩兆一愣,知道宁永年这是要自己发言。 他沉吟片刻,然后抱拳沉声回答:“皇上,末将只是一介粗人,不懂得什么高深的道理,嘴拙舌笨,更不懂得该如何自辩。” “臣只知道一句话。”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冀州之事即便真的是有人走漏了风声,那此人也绝不是末将。” “还望皇上明察!” “......” 跟蒲思义不同,韩兆走的是光明磊落路线。 不管怎么样,反正这事儿肯定不是我干的,随便你怎么查。 “朕知道了。” 宁永年又看了一眼表情不变的韩兆,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韩兆跟蒲思义背叛自己的概率确实很低。 两人一个是太傅、一个是大将军,都已经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更关键的是两人年岁已高,根本不值当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更进一步的权力冒如此大的风险。 “老师,大将军,你们先回去吧。” 背过身去,宁永年平静的说道:“我想与均儿和煜儿单独聊聊。” “是,微臣告退。” 蒲思义和韩兆神色复杂的对视一眼后齐齐应声退走。 而与他们前后脚离开的还有那两列带刀的花翎卫。 “哗啦哗啦~” 衣甲摩擦发出阵阵响动,刀柄上悬挂的花翎随着步伐上下摇晃。 “韩将军......” 蒲思义回头看了看石渠阁紧闭的大门,压低声音跟身旁的韩兆说道:“两位殿下之中,怕是有人明日无法上朝了。” “蒲大人,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韩兆停步瞥了眼蒲思义,语气毫不客气:“韩某还有事要办,便先走一步了!” “你!” 看着韩兆脚步匆匆离开的背影,蒲思义只当他是不愿掺和这储位之争,便在背后文绉绉的暗骂了一句“莽夫”。 韩兆此时早已走出十几丈远,估计是无法听见这句抱怨的。 寒风冷冽,身后石渠阁透着的肃杀之意几乎凄厉入骨。 他不快不慢的行步在夜色里,表情淡定,但藏于袖中的手掌中却紧紧握着一物。 那是一枚小小的铜钱,背面雕了一叶小船,正面只有两字—— 同舟。围城外的钟的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