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_第65章 朱棣南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朱棣南下 (第1/2页)

    钢厂的发展日新月异。

    工程师们有了陈林新提供的更先进的炼钢方法后,也在抓紧学习研究锰炼钢的技术。

    二、三号炉不管是规模还是技术,对比一号炉都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京城辐射周边府县的水泥路也都陆续动工。

    只是这些水泥路,没有按照京城至句容的高速公路标准,只是简单的铺设了五米宽的水泥路面。

    就算如此,也耗费了朝廷相当比例的财政,在朝堂上引起许多大臣的反对。

    可在朱元璋的强力压制下,最后文官们也只能是过过嘴瘾,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

    随后就是针对性的对句容县商税的征收。

    直到句容县和工业区的税收数额报上来后,所有官员才将嘴闭上。

    商税的数目之大相远超之前水泥路的投入,而且这只是三个月来一个县的商税。

    如果是一年,是全国性质的呢!

    朱标趁热打铁,将商税计划摆到了台面上。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商税由三十税一正式更改为十税一。

    正式在应天府范围内实行,之后看成效,调整后再向全国扩散。

    商人们以为这是对商人的又一次压制。

    他们虽然有意见,可他们只是商人,与朝堂上的某些官员即使有利益捆绑,却也无法改变大势。

    无权无势是商人如今的现状。

    他们看着陈林这个明面上是县令,实为商人的身份,渐渐有了一些想法。

    他们受够了只是官员的附庸,受够了每次一到关键时刻,不是被收割就是被放弃的下场。

    他们要在朝堂上有自己真正的代言人。

    陈林就是他们的榜样。

    还在路途中的陈林不知道,无形中,一张大网正在向他张开。

    是福是祸还未可知。

    ..........

    陈林一行人抵达应天府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

    天气有点冷,他们正好赶上在应天府玉米和红薯的收获。

    另一边,从北方南下的一队人马,此时正在岸边等船过江。

    一行人正是回京给朱元璋祝寿的燕王朱棣一家子。

    朱棣站在江边遥望对岸,心里却一直想着进入应天府地界后的所见所闻。

    水泥路面。

    从未见过的粮食大丰收。

    新奇的吃食...

    自己只不过离开京城两年,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物是人非啊!

    徐妙云拿了件披风披在朱棣身上:“又在想什么?”

    朱棣拍了拍徐妙云的手:“哎,应天府日新月异,我却只能呆在北平无所事事。”

    徐妙云听后轻笑:“那你想干嘛,领兵出征草原?”

    “不行吗?”

    “别想了,父皇不会同意的,至少他现在还用不上你们这些藩王,你就安心的当个逍遥王爷吧!”

    朱棣也知道,自己虽然贵为藩王,可也只是他爹用皇族这个身份来稳定边疆的。

    或许还有节制边军将领的作用在里面。

    什么时候能亲自领兵,完全看他爹的心情。

    过了江后,朱棣让随行人马先回京城,自己带着徐妙云和少数随从,越过京城继续南下,去见识见识徐达在信中所说的句容县。

    有机会的话,他还想拜会陈林这个传奇县令,请教他治理地方的学问。

    句容县商业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