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5章 政策实施 (第1/2页)
第二种声音,自然就是相反的声音,就是说这种政策,严重危害了文人的利益,说皇帝有违祖训,是为大不孝。 甚至还有人说,做为想出这种政策的陈肖,更是惑乱朝纲的奸臣,应该要让皇帝清君侧。 但是,第二种声音,起来的快,消失的更快,因为第二种声音,刚刚起来没多久,就被孟安的事情给压了下去。 皇帝说了,改革文人不纳税的制度,就是因为你们文人享福想太久了,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如果继续认认真真的读书的,自然不怕改革。 害怕改革的,都是那些不想读书,只想依靠功名吃老本的饭桶,这种人,根本不能留。 而且,你们文人最近做的事情,实在是让皇帝太恼怒了,不严惩是不行了。 要说文人最近做了什么,那就有的说了! 先是去年的贪墨案,抄家了上百官员,其中大部分都是文官,这是文人的错。 然后是人工河事件,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川禹两地的文人,直接被剥夺了十年的科考权利,甚至集体降低一级功名,这件事情可是天下皆知。 再然后,就是科考舞弊案,又是文人惑乱朝纲。 这要是再不限制文人,以后天下绝对要出问题。 而后,文人秉持反对的声音开始逐渐降低,因为其中一部分文人,不仅没受到波及,反而受益了。 文人不纳税的制度改革,所有文人的利益一定是要损失一些的。 但是,因为这两年,被皇帝撤掉的大小官员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职位空缺。 以前那些考了功名,不想当官的人,现在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纷纷开始当官,尤其是那些子牛书院的人,或者与子牛书院的思想相接近的读书人,他们都纷纷请求做官。 没办法,他们有功名在身,但是不做官的话,进士之下,就几年的免税权,根本不够支撑诺大的生活开销的。 并且,有些人的功名时间,早就超过了改革后的规定时间,也就是说,在改革制度一经实施的时候,那些人瞬间就丧失了享受福利的权利,立刻就要开始交税了。 于是,迫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请求做官。 这倒是让朝廷在短时间内,补充了不少的官员。 并且,因为缺少的官员太多,皇帝放宽了限制,以前举人也能做官,但是要求很高,并且职位很低,但是现在,要求降低了,能够做的官,也微微上升了一些,所以反倒是让那些原本看着没机会做官的读书人,开始想着要做官的。 并且,现在成为举人就能做一个不小的官了,这一下子就刺激到了那些秀才们,他们距离举人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考中了举人,那就能做官,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反倒是让唐国境内的文分,一下子变得清明了很多。 皇帝在得知了所有的经过之后,更是对陈肖连连称赞。 不过同样的,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也需要时间来证明。 而在这个期间,修路的政策,也被下达了下去。 一开始,唐国九州,除了已经修路的汴州之外,其他八州之地的豪门望族们,全都秉持着观望的态度,并没有立刻响应国家的政策。 但是,当汴州的富豪们,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那更是激动的无与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