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命_第411章 高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1章 高产 (第2/2页)

是,皇上!”

    给麦子脱穗,这种事情,自然轮不到皇帝亲自来做,而是找来了专门在皇庄里干活的佃户,只不过是当着皇帝面完成罢了。

    一亩地的麦子,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在几个佃户同时开工的情况下,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全部脱穗完毕了。

    虽然还没脱壳,形成大米,但是依旧可以进行称重了。

    皇庄里,也早就准备好了称重的大秤和米斗,在皇帝亲自的主持下进行称重,结果得到的数量,让皇帝大为震惊,居然达到了三千斤之多。

    虽然还没脱壳,米壳也会占据一些分量,并且这种新米水份会有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到最后,也能得到两千四五百斤以上的大米,其产量,绝对比以往的麦子产量高出了数倍不止。

    要知道,以前种的麦子和水稻加起来,一亩地一年也才一千斤左右,这还是丰收季节的好土地的刷量,如果差一点的地,或着当年雨水不佳,可能只有七八百斤,八九百斤。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不要觉得不可能,陈肖可是农学院毕业的,对于地里能产出多少粮食,最是清楚不过。

    在陈肖上学的时候,书本中明确记载了,中国古代,战国前期,一亩地的年产量,只有21世纪的两百斤出头。

    到了战国后期,增加了种植品种,一亩地的年产量,也才不到两百五十斤。

    到了汉代,产量有些提高,但是也仅仅只有250到300斤之间。

    到了唐代,亩产再一次提高,但是依旧没有超过350斤。

    到了宋代,产量再一次提高,但是依旧没有超过400斤。

    而直到新中国解放前,良田的水稻亩产,也才500斤左右,就算再加上麦子,一亩地年产也就一千斤左右。

    产量达到两千五百斤的麦子,在这种时代,绝对是无上神器。

    “哈哈哈,两千多斤的麦子,四五千斤的稻子,以后我大唐国,将再无饿死之民,哈哈哈。”

    皇帝亲自检验过麦子的重量,发现真的有连壳三千斤之后,直接没忍住仰天大笑。

    唐国因为地理位置问题,九州之地,几乎都可以种植一年两季,水稻麦子都能种,如果用陈肖的麦子和水稻进行耕种,那唐国的粮食亩产,将会达到六七千斤,足足是之前的六七倍。

    粮食产量提升了六七倍,老百姓们,还会饿死么?

    陈肖之前在白杨树村的时候,算过一笔账,按照以前的收成,加上佃户们要上交给陈家的田租,最后算下来,在不考虑交税的情况下,一户人家,一年租二十亩地,也就收成四五千斤的粮食。

    而且,当时一户人家,上有老,下有小,七八口人,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天的口粮,只有两斤左右。

    如果粮食产量提升了六七倍,即便田租比例同倍提升,白杨树村的百姓,一天的口粮,也能从两斤,提升到十几斤。

    这样的口粮,如何还能饿死人?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唐国将再无饿死之民。”

    皇帝高兴,文武百官们也在高兴,他们高兴,倒不是说百姓们饿不死了,而是他们也将受到利益。

    第一,粮食高产,天下将再无饥荒,他们这些官员,将再也不用去考虑那里会不会出现饥荒,然后饿死了多少人,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政绩。

    第二,粮食高产,他们这些官员的家里,也有无数的粮田,也能提升产量,也能增加收益,为何不高兴呢?空白贴纸的斗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