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3章 慎重2 (第1/2页)
之前文人闹事,皇帝只要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就会对文人进行打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百姓们知道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也很难出现学问高深的文人。 然后是民风,百姓读书,当真就如同陈肖之前说过的那样,一共三种目的,第一,为了国家的强盛而读书;第二,为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而读书;第三,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实际的好处而读书。 巧的是,唐国的文人民风,更加偏向于第三种,为了名利。 这一点,从皇帝之前彻查的贪墨案也能看出端倪,一次贪墨案,居然查出了国家十几年的赋税,可想而知,那些官员,心里想着都是如何捞钱,哪有人是真心读书的? 甚至还有孟安,连孟安这样的大儒,为了钱财,也能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文人民风可想而知? 最后一点是国际局势,唐国皇帝,甚至是所有唐国百姓的心中,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攻下隋国和宋国,完成六百年前的一统。. 同时,隋国也是这样的想法,两个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歇,战争不仅会严重的拖累经济,同时也会让民风更加的偏向于武力,对文学方面,自然更加的不会太关注。 如此种种的条件影响下,就导致了唐国只有两个大儒。 两个大儒,其实已经让其他国家有些耻笑了,如果再减少一个,那就真的要被说成是蛮夷之国了。 “皇上,微臣觉得华大人此言有理,咱们可不能背负蛮夷的名头啊,不然有何脸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华文的这个理由一出,让皇帝微微的犹豫了一秒,而这就是这么一秒,让其他依旧想着要拯救孟安的官员,仿佛是看到了希望,纷纷站出来请求皇帝,让皇帝慎重考虑。 “启禀皇上,微臣觉得,华文大人所言,可以完全不用在意!” “皇上,虽然九国之内,有因为大儒数量,而出现的名声问题,但是这种所谓的名声,根本不足以当一回事情。” “是不是蛮夷,都是外人说的,若是她们对我们唐国不满意,别说我唐国只有一两个大儒,就算是有十个百个大儒,他们依旧会在背地里说我们是蛮夷!” “微臣觉得,国家与国家之间,比拼的应该是国力,而不是所谓的名声,就好比元国,元国在九国之中,大儒数量最少,甚至曾一度没有大儒,可是那又如何?” “元国拥有天下最强的骑兵,哪怕是号称九国国力第一的秦国,面对元国骑兵,也只能借助万里长城之天险,才能抵挡。” “宋国拥有多位大儒,但那又怎么样?元国骑兵,不还是经常冲进宋国横冲直撞?” “明国大儒数量也比我们多,但那又如何?面对元国骑兵,不也依旧只能以数倍于元国骑兵的数量想抗衡么?” “若是我唐国拥有碾压八国的实力,又何必在乎一群弱者的言论?自古以来,弱国无外交,只有弱国,才会想着所谓的名声。” 不少官员站出来支持华文,虽然基本上都是一些来自文学阁,或者是礼部的官员,但是陈肖同样也看到了皇帝的一丝犹豫,当下也是站了出来,表示支持继续处死孟安。 本来,在昨天,皇帝已经特许了陈肖若是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