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7章 邓芝说东吴 (第1/2页)
丞相府后室之中,诸葛亮继续向后主刘禅说着自己的退敌之策。 “孟达领兵出汉中,此人与李严曾结过生死之交,臣回成都之时,留下李严守卫永安宫,之前臣便已作书一封,伪装成李严亲笔,派人送与孟达。他收到此信后,必然推病不出,此一路又不足忧矣。” “而曹真引兵侵犯阳平关,此处地势险峻,足可据守,臣已调遣赵云带领一军把守关隘,坚决不与魏军野战。曹真若见我军坚守不出,无计可施之下,不久必然退兵。” “如此则四路兵马已经不足为患,臣尚担心不够万全,还密令关兴和张苞二将,各自领兵三万,驻屯于紧要之地,作为各路救应。” “这些调兵遣将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发出,因此无人知晓。” “至于东吴这一路兵马,孙权用兵谨慎,未必会先行出动,而是会观望形势。如其余四路兵马获胜,川中危急,他必然会出兵来攻;但若四路兵马失败,他必然按兵不动。何况此前魏国曾兵分三路攻打东吴,双方之间因此不睦,孙权又怎肯轻易听从曹丕之言?” “虽然如此,还须用一个善于舌辩之人,去东吴以利害说之,若能使得江东先退兵,则其余四路之兵,更加不足为患。” “只是一时间未能找到去东吴为使之人,所以臣才有所踌躇,想不到陛下却因此亲自驾临。” 刘禅听完之后,心中忧虑早已不翼而飞,心情放松之下,笑着对诸葛亮说道:“早先不知其中缘由,连太后都想要来探望相父。如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觉,再无忧矣!” 随后诸葛亮派人奉上酒席,君臣举杯同饮了数杯,刘禅便起身告辞,诸葛亮亲自恭送出府。 而朝中诸位官员,此刻依然排着队等候在相府门外,见皇帝面带喜色地出府上了銮驾离去,不由得人人疑惑不定。 诸葛亮站在大门口环视一下众人,看见其中一人仰天做微笑状,脸上也是一片喜色,不由得微微一愣:“此人莫非已经看出些端倪来了?” 面露微笑之人姓邓名芝,是义阳新野人,表字伯苗,如今官职为户部尚书。 于是诸葛亮命下人偷偷告诉邓芝,让他留下别走,等其余官员纷纷离去之后,便将他带到了书院之中问话。 诸葛亮有心考考他,于是问道:“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我若是要征讨其余二国、一统中兴,当先攻伐哪一国?” 邓芝想了一想,回道:“以吾看来,魏国虽是篡汉之贼,但国势强盛,急切间难以动摇,当缓缓图之。而当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尚未安定,应当与东吴联合,结为唇齿,并抛下先帝的旧怨,如此才是长久之计,不知丞相钧意如何?” 诸葛亮听完后大笑:“吾找了许久,却一直未得其人,今日终于找到矣!” 邓芝被他笑得有些懵懂:“丞相要找何人?” 诸葛亮回道:“吾欲派人前往东吴与之结盟,公既然能说出这番话来,必能不辱使命。此次东吴使者之任,非公不可也!” 邓芝道:“愚才疏智浅,恐怕不能担当此任。” 诸葛亮摇摇手:“吾来日便去奏明天子,请伯苗往江东一行,切勿推辞。” 话说到这个份上,邓芝也就不再拒绝,当即答应诸葛亮前往江东走一趟,随后拜辞离去。 到了次日,诸葛亮便去向刘禅奏报,说前往东吴的使者已经有了人选,正是户部尚书邓芝。 于是刘禅传下圣旨,邓芝接旨后辞别了皇帝和丞相,带上从人往江东而去。退出转码页面,请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