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出兵平南患 (第1/2页)
诸葛亮自从刘备死后,一直兢兢业业地辅佐后主刘禅,成都城中无论大小事情,都由他亲自秉公决断。 东西两川在他治理之下,可谓安享太平,几乎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再加上连年丰收,百姓们衣食无忧,凡是衙门派遣下来的各种差役,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 因此蜀国仓禀之中,各种军需器械等应用之物,尽皆完备,而公仓中的粮米也都堆得满满当当,府库盈满。 建兴三年,益州有紧急军情上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建宁太守雍闿,结连孟获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先后向其归降,只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如今雍闿、朱褒、高定等三人带领部下人马,正与孟获一起,日夜攻打永昌城。王伉与功曹吕凯,发动百姓,死守城池,形势万分危急。” 丞相诸葛亮接报后向刘禅上奏道:“以臣所见,若是不能平定南蛮,实为国家之大患。臣当自领大军,前去征讨。” 刘禅却有些不放心:“东有孙权,北有曹丕,相父如今却要离朕而去,万一吴、魏来攻,如之奈何?” 诸葛亮安慰他道:“东吴刚刚与我国联盟,料来不会起异心,就算真有此意,也有李严在白帝城镇守,此人戎马一生,足可当陆逊也。而曹丕新败,锐气已丧,绝不敢再出兵远征。何况有马超把守汉中各处关口,陛下不必担忧。臣又留下关兴、张苞两支精兵作为各处救应,定能保蜀国万无一失。此次臣先去扫荡南方,然后便可以北伐,以图中原,才能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刘禅对诸葛亮的话从来不打回票,听完后当即放下心来:“朕年幼无知,万事皆由相父斟酌而行即可。” 谁知官员中却有人持不同意见,刘禅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大声说道:“不可,不可!” 众人转头看去,见出言之人原来是南阳人王连,表字文仪,官职是谏议大夫。 王连出列后,直接对着诸葛亮说道:“南方是不毛之地,更是瘴疫之乡,丞相身负治国重任,而亲自远征,非所宜也。何况雍闿等人不过是疥癣之疾,只需派一员大将前去征讨,必然成功。” 诸葛亮摇摇头:“南蛮之地,是我蜀国偏远之处,蛮人大多不习王化,想要收服并不容易,所以吾才要亲自征讨。此事处理起来,可刚可柔,其中需要仔细斟酌之处甚多,实在不可轻易托付别人。” 王连显然对诸葛亮的话并不认同,又苦苦劝了几次,后者却坚持不听。 到了次日,早已准备好了一切的诸葛亮便辞别刘禅,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和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和魏延为大将、王平和张翼为副将,连同其余将领数十人,共起兵五十万,往益州进发。 大军刚刚开拔不久,忽然有关羽的第三子关索,前来军营中求见诸葛亮,并说道:“自从荆州失陷,小臣便一直逃难于鲍家庄养病。几次想要进川来面见先帝,为吾父报仇,却都因病患未愈,而不能起行。如今身体已然痊愈,得知东吴仇人都已遭诛戮,便想来西川觐见皇帝,恰好在途中遇见征南大军,因此特来投见。” 诸葛亮听完之后,不免大为感叹,于是当场下令命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出征。 五十万大军就此一路南行,在诸葛亮严厉的军法约束之下,征途中秩序井然,饥餐渴饮,昼行夜宿,所过之处,可谓秋毫无犯。 正在南方作乱的雍闿得知成都已派出大军前来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