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72节 (第2/3页)
,而是以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 不过他没有想着要卖弄自己的聪明,去追根究底的多问。 “是啊,看陛下与太子做任何决定,总将百姓的生命利益放在首位,三公主为大局,置个人名利于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出那个决定,就能知道他们都是心怀天下的性情中人,令人钦佩。” 不像是皇室出身,甚至不像是那些大族出身的人,他们没有选择安享尊荣、耽于享乐,也没有漠视人命,无视民间疾苦,而是竭尽全力的为百姓谋福祉,消除那些不平事。 听到这话,何昌逸笑着点头,这就是他遇到事情时,总喜欢找沈卓说两句的原因。 对方不仅将分寸掌握得很好,不仅不会问出让人觉得为难的问题,说出观点也总与他的想法特别一致。 明明可以称得上是知己,却又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距离,相处起来十分舒服,没有压力,十分难得。 听说三公主在下朝后,直接当众与何昌逸认亲,还邀对方一起吃晚饭的消息,正宁帝不仅没有意见,还很得意。 “真不愧是朕的女儿,跟朕一样重情重义,当年瑞王一脉显赫时,咱不嫉妒,如今他家没落了,咱也不会落井下石,仍然认这门亲戚。” 正在看奏报的何殊点头道,“是啊,做人就是要厚道,父皇的人品,当然是没得说,所以才能将我们都教得这么优秀。” 这话让正宁帝感到十分受用,毕竟他能拿得出手的长处实在不多,一个是文采,另一个就是品德,太子对此所表现出的推崇,总能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 毕竟他早就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他这辈子没有处心积虑的谋求过什么,也就不曾用阴私手段伤害过谁,所以活得十分坦荡。 至于当皇帝后处置过的那些人,他更没有什么好心虚的,因为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 因为借他的手处置人的太子,不仅不是嗜杀之人,还很珍惜劳动力,那些犯事的人但凡能有活下来的理由,都会被送到大安在各地开辟的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正心情很好的捻须而笑,隐约看到何殊手上的案卷上似乎写有‘恭王’之类的字,正宁帝瞬间来了精神。 “皇儿怎么想到要看恭王的事?他在皇陵那边出什么问题了吗?” 恭王也曾是在先帝朝很活跃的皇子,比起曾给先帝带去莫大压力的瑞王之所以败落,既有受手下人的牵连的原因,也有受到栽赃陷害的缘故,让正宁帝对其抱有同情与敬佩。 同样被先帝贬为庶人,被罚去看守皇陵的恭王,则是并不冤的那种谋嫡失败者。 他的年龄比正宁帝大不了几岁,母族势大,野心也就更大,将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草菅人命等罪名刷了个遍。 所以他虽然不像瑞王那般,被先帝下明旨除族,永远不准回京,正宁帝也没有赦其回京的打算,只是看在是兄弟的份上,派人帮其改善一下生活环境而已。 何殊摊开桌上的几份案卷,“儿臣不仅是在看恭王,还有瑞王、庆王、平王、宣王及其后人、康郡王等人的案卷。” 听到这些都很熟悉,只是大多都已久违了的兄弟们的封号,正宁帝的心情颇有些唏嘘。 “皇儿这是又有什么大打算了吗?” 第七十七章 经过这些年的默契配合, 正宁帝也算是很了解何殊的某些做事风格,例如此刻。 何殊并没打算瞒他,“儿臣在研究这些叔伯们当年的关系网,看能不能合理的利用他们, 帮朝廷好好瘦瘦身, 我可真是越来越忍不了那有些的嘴脸了。” 想到若非他的三女儿自己愿意放外任, 差点被他们给逼得放外任的过程,正宁帝也是一肚子火。 虽然不擅长处理政务,可他既然坐到皇位上了, 当然还是要维护自己的帝王尊严,更何况那些人还冒犯了他身为一位父亲的尊严。 不过他不大看好太子说的这件事。 “能削的, 都先帝给削减的了, 才会写在这些案宗里,剩下那些要么是隐藏特别深,没有查出来的,要么是不宜动的那种, 并不会写在这上面, 那些人更不会主动交待出来。” 正宁帝认为从这些案卷上看不出什么,却不知道何殊将各王在各个时间段的经历串连起来后, 再结合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的经历,能分析出来的信息可多着呢。 大量的信息给各种分析、总结与串连后,已在她的笔下,汇总成为一张庞大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