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九十一章 初雪 (第2/2页)
道:“说到底一个姚风初分量还是不够,殿下想把自己从中摘出去很容易。” 说到这里,老人叹了叹,有些事草草之后就很难再有结果了,而那些受了苦难的百姓又有谁会帮他们呢。 片刻后,老人又道:“其实我担心的还有一事,等唐大人他们收到消息再赶到枝江城,期间最少需要七日,我担心这期间会出变故。” 老人说完,萧湘安慰道:“先生且宽心,长乐一路走来什么样的难关都见识过,只要有您和姜疑在我就不害怕。” “好好好,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就不会让公主您受到伤害。” 夜已深,之后周兴嗣就没再多留沈况和萧湘,他吩咐点苍给两人准备厢房后便一个人肚子坐到了桌案前。 老人呆呆地看着他面前摆放的那几本书,迟迟没有再动笔。 已是迟暮之年的老人如今已可以平和看待生死,但这仅仅只是对于他自己而言。 思虑良久之后,他还是提笔写下了一封信。 点苍安顿好沈况和萧湘后又去了书房,见先生还没回去休息,他便提醒道:“先生,该休息了。” 老人闻言微微笑了笑:“我知晓的。这封信你先拿着,明日寻个时间安排人送去京城。” “先生要交给谁?” “陛下。” 听到陛下二字后,点苍便知道这不是他该问的。 收好信封后,他候着先生一起离开了书房。 老人边走边仰头望天,天上那道月牙旁有乌云盘绕,与他心头郁结如出一辙。 大通四年,十一月二十八,今夜无风无月,但有些人心头的波澜却久久难止。 第二日清晨,枝江城迎来了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 周府之内,有几日没练剑的沈况今日起早练习了会儿剑法。 小院中,剑光舞动掀起层层白雪。 不久后,洗漱好的萧湘披了件狐裘站在了廊道内,她看着雪中练剑的沈况,思绪渐渐飘远。. 对于沈况,萧湘心中情感比较复杂,既有感激也有愧疚,但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情绪。 越想萧湘便越感觉在这场风波里沈况只是一个无辜者。 大雪渐下,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今日城中还算安静,街上没什么行人,偶有赶路人遇见这天气也急急去寻住处去了。 一场大雪似乎定格了所有人的动作,一切就此没了下文。 萧湘今日没离开过这个小院,沈况倒是去前院看了一眼周先生授课的场景。 先生严肃,所以孩子们也都正襟危坐,他们都怕那杆戒尺打在自己手上,也怕这般回去还要被娘亲再揍一顿,得不偿失。 作为师兄的点苍在安排好送信人之后就一直待在学堂里,他一边听课一边帮先生管束这些孩子。 看到这些孩子,沈况也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年少时师父授课的场景,虽然师父手中没有那杆戒尺,但却有柄木剑。 闻人不坏和乐正客今日也窝在家里没有出去,又是大雪又是孩子们上学堂,连带着二人最后的那点乐趣都没了。 客栈里,元大光和垂野今日睡了个大懒觉,一觉起来发现外面下了大雪,两人都颇为兴奋,穿了个单衣就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元大光看着檐下纷纷落雪,下意识伸出手去接了几片雪花。 雪花入手化为凉水,又是一年冬来到。 元大光情不自禁地笑道:“垂野,可还记得去年第一次落雪时我们在哪?” 垂野一边哆嗦着身子一边笑道:“记得,在那高密城卖酒,那天掌柜的还特意下厨做了几个好菜。” “别的不说,掌柜的手艺没话说。”元大光竖起大拇指笑道。 这场雪从早间一直下到晚上,夜色涌上时,大地一片银妆素裹。 枝江城外管道上,一排排错综的马蹄印和人的脚印被印刻在了白雪上,为首的不是别人,而是昨夜连夜离开枝江城的赵熹。 这一路赵熹行踪急切且隐蔽。 赵熹身边,护卫周彻看着已近在眼前的枝江,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大人,您这么做当真合适吗?” 赵熹闻言视线不移,他看着已被白雪覆盖的枝江城城墙缓缓道:“没什么合不合适,只要能救人事后被责罚我也心甘情愿。” 周彻这一路已经劝了赵熹很多回,虽然他知道赵熹性子执拗劝不回来,但他依然这般做了。 赵熹不是看不清局势,偏偏是看的太清楚了。 总有人要站出来的,不能因为有一个萧统挡着就害怕了。浮世新客的持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