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七章 慷慨赴死 (第2/2页)
湖人打扮的后生难免会调侃一句怎么没去齐云山,还是已经输了。 沈况倒也大方不介意被人调侃,一句修为不够便也敷衍了过去。 老人闻言则感叹一句快过年了,后生慢点走。 大概是此地习俗,若是从今年走到明年寓意不好,所以老人才会多此一举。 沈况抱拳感谢,这般关心,于他自己是极好的。 此间南方人似乎少有北方人那般爱哼唱曲调,倒是诗词歌赋梁人擅长,若是路遇稚童昂首挺胸默背几句古诗,莫要稀奇,常事而已。 只是啊,这一切美好都抵不过腊月二十九沈况还是个孤零零的赶路人。 齐云山离南梁京城金陵已不算多远,如果沈况卯足了力气赶路,最多四日就能赶到。 但沈况不打算这般着急,庆徽郡可以慢些走,江南的美景若是匆匆走过下次再见就不知何时了。 离开齐云山后再远游就好似变成了天大地大只沈况一人一马,而可惜的是沈况没了明确的目的地。 去京城大概也会像短暂停留齐云山这样,看一眼就走了,因为南梁京城甚至没什么值得沈况惦念的地方。 江南再如何繁华,始终不是远行客的家,没有归属感更不要提停留。 一人一马再度仗剑远游,沈况翻身上马,大侠猛地嘶鸣一声,赶路去了。 南方之地十里不同音,不同俗的事情比比皆是,庆徽郡的南部山区也就是沈况当下所处的位置,往后赶路往往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发生乡音不同之事。 习俗也同样。 比如有的地方会在二十九的晚上过小年,而有的地方二十九只是普通日子,妇人们会在这天晚上开始准备炖煮已经腌制好的腊肉、鸡鸭鱼等等,为明日的年夜饭做最后准备。 以前在梅雾城的时候,腊月二十九沈况就是这么度过的。 只不过那时候师徒二人不算富裕,腌制的肉菜也就那么一两样。 不过沈况喜欢偶尔不经意间往祝大叔的铺子凑一凑,少不了蹭一两个鸡腿。 今年二十九的晚上沈况也给自己加了个餐,是先前路过一处小集市时买的一些熟食。 酒是原先剩的,寒夜下,年轻人对月独酌,凄凉是凄凉了点,但好在能饱了口腹之欲。 没人陪酒那就和大地,和明月,和周遭夜色喝,苦中作乐也别有一番风味。 ———— 南望城。 宋宛和严道济在发现事情有变后,已经提前行动。 驻扎在南望城的这支五千人部队统兵将领名曰齐恒汀,算是独孤崇的嫡系部队。 早在宋宛到达南望城的第一天她就已与齐恒汀取得了联系,所以今夜在宋宛的命令发出后不久,齐恒汀就立刻下令迅速包围南望城,配合监天司完成对南梁小队的围杀。 杀人之事自有严道济带人去做,宋宛则另带了一队人径直往郡衙去了。 宋宛到了郡衙后发现大门敞开,他的视线最前方,崔汝南穿着大魏官服正襟危坐于大厅主位,似乎是在等着宋宛。 宋宛也不担心有诈,径直走了进去。 事实证明,郡衙内除了崔汝南别无他人。 见到宋宛后,崔汝南缓缓起身,他已然知道了自己的宿命,但他并无任何异样,是慨然赴死。 “宋小天司。”崔汝南作揖道。 四十出头的中年人其实脸上还带着如年轻人般的激昂神情,本该有个大好前程的他如今已然毫不在乎周身事。 若是按照官身比较,崔汝南完全不用对宋宛行此礼。 崔汝南的这一礼不全是给宋宛的,还有一大半是礼敬大魏朝廷。 “崔大人,我怎么也没想到你会在最后做出这般决定。” 崔汝南闻言淡然一笑,“不过是早晚都会有的结局,宋天司不必在意。” “大好前程就这么葬送了崔大人不觉得可惜吗?” 崔汝南摇头道:“知遇之恩崔某无以为报,这般已是尽力。只可惜最终还是徒劳无果,成了笑话。” 宋宛闻言仅仅盯着崔汝南,她也惊讶,的确如此。 “崔大人应该知道这样做的结果。” 崔汝南微微一笑,“不过一死,崔某不怕。” 宋宛摇头道:“大人为何不想想新帝登基之后为什么不动你呢?不过是一道圣旨的事为何会迟迟拖着?” 直到这一刻崔汝南脸色才微变,宋宛又继续道:“陛下是料定崔大人会顾全大局,会为百姓着想,不过这般结果可惜了。” 听到这里,崔汝南已然无言,有些话堵在嘴边,但已没了再说的勇气。 宋宛又道:“陛下不会杀你,崔大人跟我走吧。” 南望城的这支南梁小队最终也随着那道烟花的消散而落幕。 腊月二十九,灯火辉煌时,月上柳梢头,在此谢幕。浮世新客的持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