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六章 今日上元 (第2/3页)
祝潭偏过头看了看不再言语的李成仁,多劝无意,其实他自己心里很清楚。 祝潭仰头灌了一口酒,还是自己这般洒脱,男欢女爱早早就享受过了,失去的痛苦也有感受,还怕什么呢? 祝潭姜手中酒葫递给李成仁,李成仁接过酒葫二话没说也仰头灌了一口。 祝潭笑而不语。 ———— 亭台楼阁,百里人家,金陵繁庶是文人笔墨在丹青尺牍间如何也描绘不开的。 秦淮十里,楚馆林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在那江南烟雨中,文人才子倚栏杆处,凭栏远眺,或诗或歌,此间风景,让人沉醉。 虽然没能过个好年,但今年的上元节沈况过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开心。 沈况自打元月六日到了金陵后,一直在此小留有了九日。 沈况不是沉醉在了金陵的繁华烟胧里,而是流恋于此间百姓的生活。 沈况在城中一角寻了个名气不显的客栈,虽是小客栈,但因为是在金陵所以价格不低。 客栈掌柜是个年过五十的老人,虽年岁不小但掌柜头上一根白发也没有,精神矍铄。 除了掌柜的,客栈里还有两个跑堂伙计和一个厨子。 也是因为客栈不大,所以人数少,不过掌柜的是个和善人与住下的客人或多或少都能聊上几句。 在此住下的,多是初来金陵手中闲钱不多。 掌柜的也是个实在人,若是有人问及可以去何处走走逛逛他都会热心推荐,当然要银子的地方就很少提了。 城中这几日还留有年节余温故而极为热闹,沈况每日都会出去走走,每次出门和返回时他也愿意和掌柜闲聊几句。 掌柜的也是个老江湖,所以与人闲话从不问及对方姓氏籍贯,只当是个过路客人小叙一句。 老掌柜对于沈况这个青衫年轻人颇有注意,无他,一身书生意气却配了长剑备了酒葫,若是书生定会备受女儿家的青睐,不过这般江湖风采也别有一番韵味。 老掌柜也是不忍可惜了沈况这般面容,故而总喜欢给沈况推荐些女子爱去的地方,在沈况吃了第一次亏后也就长记性了。 在没了明确目的地后,沈况便会随意在城中闲逛。 后来一次偶然间沈况在离客栈两条街的地方碰见了个小武馆,若是在大魏碰上武馆那是家常便饭,但在南梁,沈况一路走来碰见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沈况在武馆外驻足看过几次,但教拳师傅从未主动出过手,不过从院中那几位弟子所施展的拳架来看,老师傅的拳法不差。 后来沈况出门就总喜欢往武馆那边走,都说秦淮风雅,但那般雅事沈况实在欣赏不来。 也曾遇过才子佳人在楼台激情赋诗,沈况胸无点墨附和不来,所以相比之下还是武学一事更适合他。 今日上元节,掌柜的说城中各地都会热闹,所以沈况便出来走走。 不知不觉间,又走到了武馆外。 大概是因为今天过节,所以几位弟子难得得空今日没再苦练。 师兄弟几个一人端了碗元宵一字排开蹲在武馆门口埋头吃着,偶尔抬头瞧瞧过路人,颇有意思。 因为沈况常来这边,来得多了后,武馆里的这几人也便注意到了他。 几名弟子又瞧见沈况后,难免交头接耳,这年轻人难不成是来踢馆的? 沈况过了转角就看见了一个排开蹲在门口的几人,几名弟子视线也都落在了沈况身上。 沈况不介意,面带笑容缓缓走近。 几名学拳弟子都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人,正是血气方刚之时,有些猜测心中浮现就会慢慢笃信。 所以待相距不远后,其中一名年轻弟子看着沈况开口问道:“这几日都能见到阁下在我们武馆外走动,阁下是来学拳的?” 别的不说,礼数还是得周到,所以这名弟子开口是奔着结善缘去的。 沈况闻言摇了摇头。 那弟子见状眉头一挑又问道:“那阁下就是打算来踢馆的了?” 沈况走近,在距离几人一丈之地的地方靠墙站着,沈况笑道:“也不是,我就是随便看看。来金陵有几日还是第一次瞧见武馆,你们师父厉害我打心里佩服。” 听到这个回答,让那名弟子之前准备好的应答都说不出口了,他看向周遭师兄弟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师兄弟几个给他使眼色,不能弱了势头,但这名叫卫十二的弟子如何也说不了重语气。 片刻后,卫十二看向沈况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