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 请君入瓮 (第2/3页)
人说,官员袍服上醒目的红色染的是劳苦大众的鲜血,一滴滴,一片片,从不曾少。 但在萧衍这个帝王心中,一将功成万骨枯,总有人会死,无可避免。 荀季芜三人来到御书房后只见房间内空空荡荡,没有半点皇帝的身影。 一开始三人各自闭目养神,镇定自若,偶尔也会交流两句心中看法好应对一会儿之事。 但时间一久,原本心中的不确定便会生根发芽,左右他们平静的内心。 最后,等了许久也不见皇帝来,陈恒道有些糟心地摊手道:“哎,你说这事跟我一个御史大夫有什么关系,尚书台的人都不来,找我来作什么。” 看着陈恒道抱怨的模样,尉迟复苦笑一声道:“陈老儿,我都没抱怨你着急个啥?放宽心,还乱不了。” 陈恒道闻言瞥了眼还算平淡的尉迟复,只不过他可平静不下来,“这些本来就是你这个太尉的事,我监察百官忙不迭地哪里还有时间管这些。” 听到这话,尉迟复顿时就不乐意了,他眉头轻挑径直道:“什么叫我的事?什么叫我的事?难道从地方抽调兵马也是我能左右的?陈老儿你知不知道,那就是个坑啊,但我还不得不往里跳,我容易嘛我。” 陈恒道闻言亦是反驳道:“你不容易?你不容易难道我就容易了?” 荀季芜见两人再说下去有恐有演愈烈之势,他便在一旁忙打圆场道:“好了好了,你们两谁还能有我不容易?方才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还不是我开口要求的北伐。往后北伐一事可就彻底安在我头上了,后续一旦出了问题,底下的人非得恨死我不可。” 听到荀季芜的话,陈恒道和尉迟复相互看了一眼,两人面容虽依旧古井无波,但心里大概都在同情荀季芜。 要是比惨,他荀季芜的确最惨。 尉迟复随即皱眉问道:“荀大人,你说陛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现在这种时候还能干什么?” 荀季芜苦着脸道:“还看不出来吗,陛下肯定早就打定主意要等楼外楼的人来了再提北伐之事,而且还是顺其自然的通过我的口。再有就是金陵局势,谁不知道,陛下他肯定知道,那为什么不动手?要么就是锦衣郎想一网打尽目前在等待时机,要么就是没法下手。但说到底如今最棘手的还是藩王问题,而此次金陵局势就是个契机。陛下他只要能抓住一条线索,那就能顺藤摸瓜解决掉大问题。” 所以说到底就是一句话,老皇帝在洒一张大网。 而网大,诱饵自也要够吸引人。 那么,一座天下如何? 一场谋划有机遇就有风险,所以荀季芜说完后陈恒道问道:“荀大人,可若是因此再出现前朝那等藩王叛乱局面,陛下他有把握解决吗?” 陈恒道说完,尉迟复也看向荀季芜希望能有个答案。 但荀季芜却是摇头道:“我也不敢断言。不过朝廷有赵敢、沈敬之等几位将军在,只要湘东王不反,大势便倾轧不下来。” 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而这也是稍微能让三人安心的一个点,湘东王徐牧谋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只是一旦大梁重现前朝之祸事,必会元气大伤,得不偿失。 所以以目前来看,杀鸡儆猴,逐步安抚分化才是最好的办法。 再之后,三人重归沉默。 身为农民,只需忧虑庄稼长势,来年收成;身当走街小贩,只需劳心日常售卖生意;若为一地父母官,只需尽力治理好辖区;但若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