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七章 首战得胜 (第1/2页)
就在锦衣郎在城外栖霞山周围搜寻的如火如荼之时,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又被大批召回,突然不再搜寻。 而对于这般变化,察觉到的人却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此又两日过后,无论城内城外都已没了锦衣郎的身影,似乎一切突然戛然而止,就已平静。 可,长乐公主身在何处,还是没有明确的消息。 而就在所有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到锦衣郎身上的时候,很快,另一件更大的事又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因为皇帝一连三日都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上早朝,这可是多年不曾有的稀罕事。 在这期间皇帝也只召见了荀季芜、尉迟复和陈恒道三人,而从三人事后的反应来看,皇帝的状况似乎不容乐观。 早朝还是一如既往地在进行,皇帝则将主持事宜全权交给了丞相荀季芜,丞相职权形同监国。 监国二字可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三言两语就能概括了的,慢慢地,随着一连几日皇帝不在抛头露面,文武百官也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而后来另外一事的发生笃定了百官的想法。 太医院的太医们进出陛下寝宫频繁,甚至还发出皇榜遴选可治疑难杂症的大夫,种种迹象都表明皇帝的身体似乎在崩溃的边缘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皇帝身体不行这般说法开始在金陵城中传扬开来。 一开始朝廷为此还抓捕了一批散步谣言的犯人,但谣言非但没有止住反而愈演愈烈,到最后以至于上到八十老翁下至十岁稚童都知道老皇帝快要驾崩了。 再后来消息不胫而走,由京城传至叛乱三王手中,于他们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大好事。 而且从描述的细节来看,八九不离十。 栖霞山,临山别院。 在紧张严密搜寻了两日后,锦衣郎竟又突然撤退,这让隋暮有些始料未及,但好在不是什么坏事。 老皇帝快要驾崩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萧湘这里,这两日她一改往日的淡然,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宋宛察觉到了萧湘的变化,但并没有安慰什么,因为她知道萧湘根本不需要。 “这件事不到两天便传扬的满城皆知,要说没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我是不相信的。”宋宛淡淡道。 萧湘自然也从事情背后察觉到了这一点,但有人推波助澜也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事情是皇帝派人干的,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揪出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另一方面则是他人故意将消息散播出去,为地就是引起有想法之人的注意。 这般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些人不可能不心动。 而不管事情到底真假,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人都笃信老皇帝已是危在旦夕,所以很多从前已经湮没的苗头又得以重新出现。 宋宛说完后萧湘并没有搭话,她还在考量其中的缘由。 皇宫御书房。 早间散朝之后,荀季芜三人得了召见一道过来了。 今日有些特殊,因为宋真和袁真焕也在。 荀季芜三人对袁真焕都不陌生,但对宋真却并不熟悉。 荀季芜有意无意打量了一眼宋真,从她身上荀季芜感受到了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不过他掩藏的很好,并没有被宋真注意到。 三人进门后,各自落座,萧衍随即开门见山问道:“今日朝中可有何异动?” 荀季芜闻言回道:“禀陛下,因为四馆的学子毕业在即,所以正在忙着考核以及整理职务空缺两件事。” 萧衍闻言又问道:“可有什么好苗子能堪大任?” 荀季芜道:“庾大人还有几位教习先生都有举荐,今年的这些学子比往年整体都不错。” 听到这些话,萧衍满意地点了点头,再之后他话锋一转聊到了正事。 “朝中对朕情况的猜测如今到了何种地步了?” 荀季芜道:“恕臣斗胆,大部分部署同僚都认为陛下您龙体欠佳,已...命不久矣。” 萧衍闻言没有丝毫责怪之意反而笑道:“越多人这么想越好。传令太医院让他们来朕寝宫的次数再频繁些,再在京城各大药铺搜罗上等药材就说是朕续命要用。” 荀季芜道:“老臣遵旨。” 荀季芜三人都明白老皇帝这是在装病,但眼下一时间他们还不清楚陛下意欲为何。 而这样的事他们自也不敢多问,只能事后猜测一二。 在他们看来,老皇帝此举除了会招徕更多居心不良之人的觊觎外别无他用,所以换个视角看的话这是在变相的给京城增加危险。 荀季芜心中有疑问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而萧衍也看出了荀季芜的意图,于是便道:“莫要怪真瞒着三位爱卿,眼下事情以后你们自会知晓。” 三人闻言连忙解释道:“陛下高瞻远瞩,我等不敢揣测。” 再后来萧衍又简单吩咐了一些事宜后,荀季芜三人便退出了御书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