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五章 绵思城之事 (第1/2页)
长沙王萧元怀和上广王萧靖山的叛乱被彻底平定后,消息传回京城又被即刻昭告天下。 而且诏令中连带着还言明了豫章王萧怀安、太子萧统与他们合谋一事。 萧怀安和萧统的参与无论在庙堂还是在江湖上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尤其是太子萧统,东宫之后所牵扯的世家大族、江湖势力太多,如果处理不好,之后很有可能会有一场大清洗。 故而出事之后,各大有牵连官员及其家族都噤若寒蝉,当下所有人也都明白了先前太子一脉那些官员消失的原因。 而也是在朝臣议论不停的情形下,第二日早朝,许久不见的皇帝陛下竟是亲自参加了。 皇帝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虚弱,反倒精神矍铄。 殿中百官多有畏惧,不敢与之对视。 早朝刚开始,除了丞相荀季芜和御史大夫陈恒道之外,其余百官几乎无一例外皆震惊到无以复加。 他们很难将之前那个虚弱到快要驾崩的形象与此刻的陛下联系到一起,但一众大臣们很快也就反应了过来,事件的前后都是陛下引蛇出洞的计策,陛下在下的是一盘大棋,目的要的是一举解决所有隐患。 而对于这种局面,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没有歪心思的人都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而目的不纯的自然担心事后会不会波及到自己。 今日早朝,其实皆是喜事,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有好几位来自琅玡王氏的官员在冒死在为太子求情。 而他们最终的结局也不出人所料,直接被皇帝就地下令斩了。 在这之后,便没有人再敢提了。m. 今日朝堂上的气氛非但没有想象中的欢愉,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肃穆。 这是风雨来的前兆,流血在所难免。 南线战事平定后,豫章郡等三地的后续处理工作便成了商议的重点,而且还有一个未曾安稳的长广郡。 商议到这些事的时候,老皇帝亲自下令将一批年轻官员调任这几地,而其中竟还有只挂着儒林郎头衔的庾信。 若只是一两个人还不足为奇,但这一次老皇帝几乎一次性调任了三十余人且皆是年轻官员家世不显。 这背后所释放出的信号不言而喻,而一众世家大族对于此却再没了反对的勇气。 皇帝陛下这是在培养新人,为皇位的接任者留下一批可用且好用之人。 太子殿下被拿下,东宫便陷入了无主的境地。 太子之位悬而不决百官自是放心不下,但这种时候也没有敢去触霉头。 知道的人不多说,不知道的人也再不敢猜测,这一次的事情果真让一众官员有了心理阴影。 长沙王和上广王的问题解决之后,便只剩下会稽王萧不羡在苦苦支撑了。 彼时即便加上葛荣的两万人马他们依旧再难形成大威胁,故而此后不足十日,朝廷两路大军东晋,从南北两方合力包围,攻破了会稽守军的防线,萧不羡和葛荣最终皆死在乱战中身中流矢而亡。 至此,由长沙王和上广王等联合的反叛被彻底镇压,战事结束之后,便是押解一众罪犯回京待审。 也是直到此刻,文武百官才明白皇帝的谋划有多深远。 皇帝虽然老了,但当初的那些手段只会更加熟练,不曾生疏。 在两路大军返回京城的那日,结束早朝的老皇帝在几位朝臣的陪同下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也是同一天,萧衍终于见到了一直担忧的女儿。 父女久别重逢,相拥而泣。 回宫后,萧衍下令奖帅三军,且在宫内亲自设宴为功臣接风洗尘。 此战,大将军赵敢和宁朔将军柳玄皆居功至伟,而湘东王徐牧及蜀王萧澜则做到了奠定胜局。 南梁的乱事至此全部平息,老皇帝的谋划之深让人咋舌。 最终除了太子萧统,其余叛乱主要人物皆被抄家灭门。 而萧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也许是被囚禁一生,也许是被流放千里。 南梁的这般乱局也是大魏所愿意看到的,至此南梁再没了北伐的能力。 大魏那边也可以真正腾出手整治国朝内部矛盾。 ———— 沈况跟随楼外楼的人在金陵城风波刚起之时便离开了,所以对于后续事情的发展他知晓的不多。 不过后来路上他还是听到了最后那个骇人听闻的结局。 沈况与萧统似乎只有那么一面之缘,从潮平郡开始沈况对他就没什么好印象,如今再想其实连感觉都没有了。 在与姜凝一起出城行过一座城后沈况就和他们分开了,之后的大家就不顺路了。 临别之际终还是有许多不舍,不过好在再返回大魏沈况身上就没什么担子了,走过东海城他就可以回梅雾城了,所以两人约定在红泥巷再见。 与姜凝分别后沈况一直赶路,如今身在南梁琅玡郡鹿城,距离大魏东海城其实已经不远了。 但沈况后来的赶路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