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 (第1/3页)
太阳池,是有一定盐浓度梯度的盐水池,并且兼作集热器和蓄热器的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 听起来很高大上吧? 其实就是晒盐的池子。 东台这里的盐池,是用土坝将盐水分隔开来,加了给水和排水装置。 盐田深度一米五,据说随着深度增加,盐水浓度趋近饱和,温度也会随着升高,池底浓卤水的温度远远高于池水表面的温度。 在这种热能的作用下,盐池的水分会加快蒸发,也加速着盐水的饱和度,当达到过饱和时,固体盐就会析出。 按照吴石刚的说法,盐水中含有多种成分时,不同的成分的盐会分阶段析出,控制好的话,就能够在不同的盐池分离出不同的盐分。 据说这种太能池,池面液体温度是周围环境的温度,而池底可能达到100度,利用好这种热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 “这里的水怎么是绿的?”孙婕看着眼前的盐池问。 吴石刚说:“东台的盐水含有较高的铜离子。” 陈立东听完心中又是一喜。 吴石刚说:“为了提高太阳池的效率,底部应该采用深色材料,一方面吸收太阳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渗漏。” 陈立东问:“用什么材料?” 吴石刚说:“用黑色的橡胶或者高密度聚乙烯都行。” 聚乙烯是塑料,高密度聚乙烯常被用来做塑料瓶子,低密度的则一般用来做保鲜膜、塑料膜。 这里的盐池有10万平米,如果用厚实的深色橡胶和塑料全铺过来,还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盐池是需要人工维护的,比如向盐池注入湖水,从池底抽出盐水转到更高浓度盐池,把不同组分的盐取走等等。 东台这里,显然已经停产,没有员工工作。 可能是由于盐滩被施工改造成高浓度盐田的缘故,这里也没有传说中的鸭子。 吴石刚有些不舍的关上那间房子,一行人开始上车,继续向西驶去。 车队沿着湖岸而行,穿行在雅丹之中,有的土包甚至有的高达数十米,连绵起伏。 大约1小时后,到了一处景观。 前车开始停住,陈立东拉着孙婕走下车,吴石刚喊着:“看左边。” 孙婕扭脸一看,然后欢呼着:“啊...真的有鸭子。” 离开国道之后,一路行来,没遇到一个人影。 走在荒凉的荒滩戈壁,很容易生出寂寞的感觉。 现在,透过土包的缝隙能看到湖水,湖水里是一群群鸭子,正在嘎嘎叫着觅食。 在此之前,除了湖水边的蚊蚋,几乎看不到别的动物,现在终于出现生机,振奋顿然而生。 众人不由自主的穿过土包,向几十米外的湖水走去。 野鸭和其它水鸟看到人过来,扑棱棱飞起,向远方逃去。 吴石刚说:“这里处在东台和西台之间,两个湖是连通的,对面是台吉乃尔河,昆仑上的雪水从这里分别注入东台和西台两个盐湖,所以这里的湖水盐度小一些,野鸭和水鸟就多了起来,我们称呼这里为鸭子湖。 这里的地质地貌叫做水上雅丹。” 孙婕踩着细沙,已经向湖水中走去,眼前的景色美到了极点: 在一处荒漠中,忽然出现了一片汪/洋,水中是一座座土丘,它们在水中的倒影摇曳着神秘莫测的灵动。 天至蓝,水至碧,土林至奇,水鸟又增添了生机。 苍凉、浑厚、深邃,博大、空灵、脱俗,难以形容这里的美,让人只想化作一粒尘埃,融入这里的山、溶进这里的水,再也不必沾惹是非...... 一旁的陈雨墨不停的按着快门,把这些美景收拢过来。 孙婕在湖边跑来跑去,一会儿又脱掉了鞋子,将脚泡进水里。 一会儿又拉着陈立东去攀爬一座土包,站到上边眺望远处的景色。 ...... 土包上孙婕靠在陈立东的肩头,问爱人:“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