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帮结伙 (第2/3页)
名额两万,钱到位才能人到岗。 别多想,这不是索贿。 这两万叫风险押金,交给厂里财务的,就是想用这个门槛挡住托关系的人。 可是,屁用没有。 老百姓算得明白,花两万,两年就能挣出来,花就花呗,而且只是押金,离开厂子的时候还能要回来。 这当然是另一世的情形。 现在这一带老百姓只认东华,哪怕是下工地搞建筑也要去东华,东华进不去的才会去三优。 如果东华大范围招工,三优的一些岗位都受影响。 这是小摩擦。 最操蛋的是,去年唐文亮捅出去一篇文章《三优碱业非法排污,水产养殖损失惨重》,三优将火碱溶液排到了海里,影响了周边养毛蚶的农户。 后续环保部门对三优进行了处罚,并对滩涂养殖户进行了赔偿。 三优是省属重点企业,年营业收入十个亿,利税3个多亿,创汇2000万刀,关系和能量自然不差,了解到文章作者跟东华有关系。 于是东华的货款就被压下了,东华重工的业务上门几次,孙旭友跑过去喝了一次大酒,才把事情揭过去。 但是自此之后,三优所在地黑坨乡的老百姓在不断的找企业麻烦。 主要反映地下水问题。 黑坨乡就在海边,浅层地下水是卤水,只有打深水井才能打出甜水。 三优生产用水使用的是深水井,年耗水2000万方。 这些年三优带动了地方,也消耗了资源。 去年夏天,老百姓忽然发觉家里压水井的水变卤了,查来查去才明白,原来是地下水位下降了,30米的水井被海水倒灌了。 怎么办? 只能重新打井,打到50米,那也得花几千上万块钱,这钱有点冤枉,于是就把账算到三优的头上。 另一世,当地百姓靠企业活着,企业稍微打点打点就能平息事态。 可这一世有了东华,三优并不是香饽饽,想用通常手段稳住闹事的百姓,就有点难了。 三优也认识到消耗地下水办工业确实有问题,今年年初就研究新的供水方案。 方案出来后发了愁,因为造价太高了。 新的供水方案,是从蓝市市区的沙河水库引水,供水管道长72公里,采用管径1000毫米的螺旋焊管。 再加上占地补偿、建造加压泵站、水厂水塔等,算下来需要投入1.18亿元。 这么大的投资,也是为了长远打算。 实施上游水库长输管线供水之后,年输水6000万方,将来三优扩产一倍也能满足。 这个方案是由蓝市供水公司做的,方案有点黑。 全程钢管其实没必要,穿越农田耕地的地方可以使用水泥管,造价能大大降低下来。 可是,这个方案是由市里认可的,这个钱恐怕是得出了。 当陈立东给老四打电话,说想与三优合作搞盐化工的事情后,老四就说了三优为地下水发愁的情况,并直言不讳地跟陈立东说,三优的部分领导又在责怪东华,没有唐文亮点火,可能没这些啰嗦。 陈立东一听也是牙疼,唐文亮状告三优他都没听说。 集团的大事小情多了,正所谓不瞎不聋,不当主事翁,啥都管得把他劈成八瓣。 现在要想拉拢三优,就得把疙瘩解开。 没办法还得自己去跑一趟,一点二个亿的输水管线,在陈小二这里算个事儿? 于是,电话再次打给老四:“跟你们领导说,就说我去拜访一下。” 三优的董事长叫董学成,省属重点企业一把手与厅级干部平起平坐,但是对陈立东的到来也不敢怠慢。 这几年华夏有些企业争着上世界500强,华夏国企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但是东华就是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