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锂聚电池 (第2/2页)
只能在某处不足50平的地下室进行。 宁玉波和陈唐华都要亲自动手、亲自试验,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工作强度大、条件很艰苦,以致让一些刚加入的工程师干不了几天就辞职了。 孙学松加入后,才租赁了实验室和几千平的车间,拥有了所有需要的设备,甚至工资都是孙学松掏腰包发给大家的。 宁玉波主导研发的产品是锂聚合物软包电池。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池是索尼公司的18650锂电池,18表示电池直径为18毫米,65则是长度65毫米,0表示为圆柱形电池。 这种电池算是硬体电池,它的尺寸固定,手机、笔记本、MP3等电子产品在设计时就要考虑给电池留出固定的空间。 而宁玉波作出来的这种软包电池,理论上可做到形状多样化,提高了电池造型设计的灵活性。 它可以配合产品需求,做成一些特殊形状与容量的电池,为应用设备开发商在电源解决方案上提供了高度的设计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最大化地优化其产品性能。 而且,这种电池电解质材料是由溶体组成的薄膜,它不含重金属,也不需要加装保持电解质不外泄的塑料壳,所以重量更轻。 他的固态电解质像一个密封凝胶,在充电过程中不会轻易自燃解/体,所以更安全。 所以这种电池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可是在年初索尼就发布了产品,却没能量产,就是没有解决这种电池充电后鼓包的问题。 而被宁玉波找到了解决方案。 在另一世,宁玉波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东新科已经落魄到梁洪健开始四处求援,公司几乎没人再来上班,陈唐华病倒......是宁玉波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终于在地下室搞出了锂聚合物电池。 为了使它投产,梁洪健不得不拿着这种电池去寻求老东家TDK的帮助,由TDK出资控股东新科,只给几位创始人留了很少的股份。 后来,在被老东家控股的东新科工作几年后,宁玉波难以忍受TDK的束缚和压制,再次离职创业,最后成为全球锂电池大王,实现了千亿身价。 ...... 现在,梁洪健见众人都在沉思,作为东新科发起人,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陈董,让您看来评估的话,东新科价值多少?” 陈立东想了想说:“从东新科获得的成果看,它值一千万刀。” 众人长出一口气,东新科起步资金总共300万刀,现在即使卖出去也有得赚。 有些事情大家都清楚,公司手里只有一块不鼓包的软包锂离子电池,甚至申请注册专利都要孙学松出钱支持。 东华能够给1000万刀,已经是高估了。 只听陈立东说:“可是我认为它值一亿刀。” 在座5位合伙人一听,简直有点热血上头的感觉。 他们这些人都曾是TDK在东珠工厂的高管,TDK的待遇还算不错,单也只是高级打工仔罢了。 TDK有自己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对华人本就不看重,他们在原公司的进步空间其实不大。 如果没有这次离职创业,他们会在TDK干到退休,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 可是现在,出来创业不到一年,这个黄豆粒大的公司竟能被评为一亿刀! 陈立东不是骗子,他是华夏富豪前几的人物。 被这个家伙看好,大伙立刻感觉飞了起来。 陈立东继续说:“我想在未来5年内拿出一亿刀投资东新科,并只寻求它的一半股份。至于我的妻弟,他不是东华的人,能不能成为你们的伙伴,给多少股份你们自己商量着来。 额...我始终认为要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所以东华不准备参与东新科的经营决策,公司还是各位说了算。 但是请你们尊重东华的利益,在发展方向上要与东华一致。 简单说,不要和东华的竞争对手合作就行,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前提。” 众人听完这些,终于放下心来。 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终于掉在自己脑袋上了! 这样的条件,没人反对!甚至有种隐隐被资本宠幸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把酒言欢了。 几天后,东新科进行股份改组,东华投资将成为最大的股东。 孙学松成为公司董事,之前的投资也被进行了评估,他付出500万刀却只要了5%的股份,但是加上东华投资的股份,妥妥成为控股方。 梁洪健作为发起人获得15%的股份,陈棠华和宁玉波各自占了10%,另外两位博士各自获得5%的股份。 分赃完毕,就要大干一场了。 至于东华要投的1亿刀,陈立东承诺12月底前就能到位2000万。 可现在,距离月底已经没有几天,众人都盼着这笔钱早日到位。 钱从哪来? 陈立东的想法是从黄金市场赌回来。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