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光刻技术 (第1/3页)
王庆来回市里,向两位主要领导汇报东华的项目建议。 俩领导也头疼,不接肯定不行;接吧,打乱了工作节奏。 一班人都觉着事情太大,那就......向上请示吧。 请示需要打报告,市里由两办牵头,几个经济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下沉到东华总部,起草项目情况汇报。 市里的限电令照常发布,东华的发电机组很快到了蓟市东港,在蓝市出面协调下,由交警负责引导和维护交通,用一天时间把发电设备运到了钢铁产业园。 产业园内,发电设备的基础商砼还在养护中,实现发电大概要二十天的时间,炼钢厂、机械厂、电机厂已经进入夜班模式。 陈立东被市里的同志们缠住,留在公司做指导。 几个大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方式、工艺方案都在他的脑袋里,他离开真不行。 孙静亲自安排市里二十多号人的吃住,集团也成立了专班研究项目方案。 陈立东也忽然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另一世他在经开区负责招商引资,就是干这些工作:起草招商汇报、整理项目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项目落地计划。 所以,很快与市里的同志们打成了一片。 甚至向上打的报告都要他亲自把关,亲自措辞。 搞文字的那些人总觉得陈立东是高手,而部门来人总感觉别扭,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小陈董事长经常找不准位置。 比如由谁来建18.5公里的通岛公路。 因为龙兴岛伸入大海,距离陆地十几公里,在海中它只是一个几百平方的小沙岛,它的身前是负25米的海沟,身后是长十几公里的浅滩。 建港方案就是把沙岛变成码头,身后的浅滩建设工厂。 陈立东说:“这个不用研究,就由企业来干,而且标准不能低,按一公里600万设计。” 东华投资的副总经理魏广忠提醒说:“董事长,照您的说法,修这条路很可能落咱们脑袋上。” 陈立东说:“落就落,咱们自己修的路走着才踏实,别人修我还不乐意呢。” 众人一听,得,这家伙纯粹有钱烧的。 关于LNG码头的投资方,陈立东抬手就写上了东华集团、远东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犹豫了一下又把华夏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名字写进去。 热电厂,写上了东华集团和远东油气的名字。 海水淡化工厂只写了安美森科技有限公司一家。 晶圆工厂也是。 市里一众人一看就眼前一亮,经济工作讲究“项目为王、外资引领”,陈立东动动笔就是俩外资项目,至于能不能落地......东华在投资界的口碑好像一直不错。 接下来是铁矿石码头,陈立东也写进了项目计划,投资方为东华实业集团和西澳莱纳股份有限公司。 市里的同志看着铁矿石码头这个项目犯愁了,于是推荐市经委的一位副主任来跟陈立东商量:“陈董事长,原计划铁矿石码头由北钢、蓝钢、省建投和咱们港口集团投资,要不给您算一股?” 陈立东瞟了一眼对方说:“许他们建就不许我建?我看岛前的岸线也够用,一人一段怎么样?给我四个泊位就行。” 这位副主任拿捏不准,马上跟王庆来反馈了这个消息。 王庆来又跟两位主要领导汇报,俩领导一听就知道最难受的问题来了。 4个20万吨铁矿石码头,年接卸能力几亿吨,了解的都知道,东华家里有船,外边有矿,你要建码头,别人还建个啥? 这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吧。 最后王庆来说:“不如跟北钢、蓝钢商量一下,如果他们同意东华牵头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