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一则消息 (第3/3页)
究院隶属核工集团。 核工集团的前身是二机部,后来叫核工部,再后来改组为核工总公司,下辖核电、核地质、核冶炼等等一系列工业、商业和科研部门。 核安局的委托函发来后,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几个研究所、技术部、项目部的“好事者”纷纷跑来打听情况。 因为核安局发来的文件没有定密,所以消息就传了开来。 研究院的同志们长期关注山姆和毛熊的核能发展,院里专家比那两国的99%的人还清楚他们的核能家底。 两国公开资料中,有多少核电站、有多少核舰艇、有多少核反应堆,华夏专家们几乎能如数家珍。 可现在,毛熊竟然冒出来一个罗蒙诺索夫号,大伙你问我,我问你,纷纷表示:没听说过。 而且看这艘船的图片,这哪里是民用船?分明是一艘军舰,你看那前翘的甲板,千万别说那是为了供电更方便。 懂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他妈就是一艘航母改的核电船。 院里军迷们甚至摆了擂台:谁能猜出这是哪艘航母,大伙请他去东来顺涮锅...... 研究院脱胎于军工系统,自然有这方面的专家,最后一致确认这艘核电船是乌里扬诺夫斯克。 于是,研究院发布了消息: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改装的核电船要来赵省作为动力源辅助施工。 核工集团领导听到的是:一艘毛熊航母要来赵省辅助施工。 至于乌里扬诺夫斯克、罗蒙诺索夫这些名字,太拗口,记不住。 消息传到了长老们耳朵里,就变成:毛熊的航母要来华夏。 这可不得了!查,赶紧查,接着便有人联系了陈立东。 折腾一番,确认了相关消息,让长老们兴奋不已。 这些年,为了搞航母,华夏上下费了许多心思。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墨尔本号、明斯克号、基辅号,但是这三个小家伙船型和技术都落后于时代。 墨尔本满载排水2万吨,建造于1943年,1985年买回来时也是个空壳子,但还是让国人们大致了解了航母的基本构造。 明斯克号满载四万三千吨,算是苏熊建造的二代航母,它综合了航母和导弹巡洋舰的技术特点,从而以较低的吨位实现了多用途作战的能力,现在已经成了大鹏湾的一处景观。 去年,终于从乌熊买到了瓦良格号,瓦良格满载排水量六万七千吨,属于载机巡洋舰,尽管拆除了所有武器装备,只剩一个锈迹斑斑的壳子,但是对掌握舰体结构设计,了解材料应用,也大有裨益。 但是好事多磨,瓦良格去年7月从乌熊出发,8月被突厥国拦在半路,索要10亿刀的过路费,不得已又回到了原海港。 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有八万吨的体型,使用核动力驱动,航速30节,能发射反舰导弹、防空导弹,被设计了8座“卡什坦”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用来拦截来袭的导弹,能安排80架舰载机,有两个105米的滑跃起飞点和两个90米的蒸汽弹射起飞点,能够让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最短的时间内放出全部舰载机,据说设计时它的战斗力,能与山姆当年最先进的航母掰手腕。 没想到这么一艘舰艇,竟然能被东华弄过来。 尽管它现在被祸祸成了民用工程船,可从照片上依然看出作为航母的体态。 于是核安局接到高层的指令,开绿灯,东华要啥给啥,让这艘船赶紧过来。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