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章 自主研发 (第2/2页)
,然后出具一份检测报告。 这个报告,跟去医院拍CT一样,图片一大张,结论一小句。 如何控制温度? 高碳铬轴承钢的钢水出来后,下一步如何轧制成材质? 是加热到1200度,还是1300度?是从1000度后揉面,还是900度才能开干? 陈立春叹了一口气,研究这个,真是费时费力又费钱。 为了轧制高碳铬轴承钢,钢水需要特别冶炼,需要加入适量的铌才能炼制出高强度、高韧性、抗高氧化性的钢材。 同时轧制线需要停机,重新调整温度后才能开始作业。 这么一折腾就是几天。 钢铁厂现在加工的特种钢材供不应求,陈立东弄轴承钢占了一条线,尹福茂已经满腹怨言。 他以为能练出轴承钢,陈立春会安分一阵子,没想到,马上又研究盾构机的主轴轴承。 见到陈立春拿着报告叹气,不用看就知道昨天轧制的那批钢材全部失败了。 可惜啊,那可都是钱。 要知道,为了对比,分别轧制了9批钢材。做一次实验,消耗上百万啊。 但凡这批次中有1批成功,也能使人喜出望外。 尹福茂劝道:“大春啊,要不咱们先歇歇。 要我说,弄那个干啥? 国内一年才买几台盾构机?就算一年需要个十台二十台,我们给它做轴承也不划算。 让它们多花点钱,难道外国厂家还能不卖?” 陈立春说:“小东说了,人家真的不卖,外国厂家黑着呢,一卖就是一整台,要买就得几千万。” 尹福茂说:“那我们研制出盾构机来,也这么卖?肯定不行啊,会被国内骂死的。所以,研究这个真的没大用。” 陈立春说:“立东交待我们必须完成,我这个弟弟的想法,肯定错不了。 他提出的思路就是进行盾构机的再制造,就是把用完的盾构机拆下来,换换配件接着用。 盾构机主轴是最容易消耗的,我们必须攻下这个难关。” 尹福茂说:“哎,真不如用那条生产线做盘条。 我估计,今年盖房子的会更多,生产盘条会更赚钱。” 陈立春扔下手里的报告说:“大哥,你好歹也是千万身家了,还没赚够?” 尹福茂说:“赚钱还有够?我得给你侄子攒下出国留学的钱。” 陈立春打趣道:“那也够了吧,你莫非要在国外养小嫂子?” 尹福茂说:“说出来都怕你不信,我兜里没有一分钱。 工资都被姚慧珍支走了,昨天会计找我,说我帮扶的那几个学生过年回家,需要支付一笔生活费,我没法从公司账上借了三千,下月才能从工资里扣下来,现在我想换个手机都换不起。 股份分红我都放在集团账上,全被罗浩拿去投资了。 据说集团债务老高了,你们爷仨要赔进去了。” 陈立春问:“怕不怕赔光了?” 尹福茂说:“光就光,我光棍一根被你挖过来,再赔还能把我赔进去?” 陈立春哈哈笑着说:“赔光了,咱们哥几个当鸭子去,你这身板肯定比我挣得多点。” 哥俩说是说,笑是笑,活计还得干。 尹福茂一咬牙又安排在明天轧制9批钢材。 实际上,就算这批钢材温控到位,出现了曙光,下步还需要研究热处理的问题。 科研没有捷径,就得这么闷头不断试错,试着试着,也许就成功了。 一般的厂子这么玩真的搞不起。 陈立春和尹福茂鼓捣出高碳铬轴承钢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浪费的钱可是几千万,现在又在拿钱不断打水漂。 不过销售高碳铬轴承钢真的很赚钱,起价8000,甚至一些型材能卖到一万多,加工成轴承后增值就更高了。 现在,陈立春无比怀念肖霍洛夫和陈天长,那俩是炼钢高手,比尹福茂强,可据说陈天长成了远东最北边那个州的州长,肖霍洛夫也到了听调不听宣的地步。 如果陈天一在也行,可是天一被李太顺拉着研制锂电池薄膜涂布机和卷绕机去了。 这几天得跟弟弟说一下,为啥陈天一总是派给李太顺,我是你亲哥,哪有不向着亲哥的道理?实在不行,就给哥哥安排个别的助手过来...... 进入2001年,陈立东的恐慌感更加强烈,就因为工业助手系统。 他发现系统的设备兑换平台不能保持更新了。 以前每完成一次主线任务,系统就能升级一次,设备兑换平台也能进行更新,将蓝星注册了专利、公开了资料的设备补齐。 现在呢? 身上挂着一个为期10年的主线任务,不能一年升一级。 这个系统大概只给宿主对头5年的新手期,过了期限,要想获得先进设备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就必须埋头研发、不断摸索。 好在,只是少了一些捷径,而自己研发出来的设备、或者剽窃来的设备,都能列入兑换列表。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