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六章 飞燕来了 (第2/3页)
贾兆安在给国内打电话,向华夏石油老总说:“我看到飞机了,电台里老尹亲自说那小子来了...... 我没事,人家亿万富翁都不怕,我也没啥好担心的...... 我一会就跟咱们各队队长打电话,让大家安心。” ...... 华夏出访舰队离开海参崴军港,顺风而行,船速保持在25节以上,第二天上午接到了国内的传真,此次救援获得了毛熊高层、萨哈林州政府以及远东舰队方面的许可。 当行至库页岛南端时,风浪开始加剧,涌动的风浪不时将船舷淹没。 从气象分析看,台风正在减弱,但还未解散,风暴中心正从身后赶来,很快就会相遇。 前边是宗谷海峡,后边是风暴漩涡,魏文中拿起电台话筒说道:“各舰注意,我是魏文中,前方即将通过宗谷海峡,按既定航线从公海通行。保持警戒。完毕。” ...... 燕京,高层会议。 赵常山汇报了航母建造计划、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在考察了核电船的船体结构后,华夏军方下定决心建造第一艘航母。 根据手头的资料,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设计,至少不次于同期山姆尼米兹级航母的配置,比瓦良格高了一代了。 军方打算,先把船体复制出来,然后再研究动力装置、武器装备、配套设施。 就当前华夏制造业水平来说,打造这艘航母,需要攻关的技术很多。 但是,就像建房子一样,必须先有毛坯,才能研究装修的问题。 即使打造这个毛坯,也有好多技术需要梳理,第一关就是钢材性能问题。 “前两天,我在调度会已经承诺,把甲板钢的研发交给了东华钢铁公司。”赵常山说,“东华的董事长表示,他们还有能力建造航母用核反应堆,请科工委安排考察,如果对方具备这样的能力,抓紧落实建造计划。” 这时,有安全部门负责人提出质疑:“东华可是民营企业,就怕保密方面会出问题。” 赵常山好像在等着这方面的质疑,咳嗽一声说:“那艘核电船其实就是东华的,你说还有啥秘密需要防着东华?” 这位负责人说:“我的想法是,由东华提供技术和设备,把生产线建在安钢,由安钢组织生产,这样保密工作更容易落实。” 赵常山一愣:“这......行吗?” “可以尝试一下。” ...... 南陈村,马建国正在冲陈立春发着脾气:“这不是胡闹吗?他是东华集团的当家人,出点事情怎么办?” 陈立春脸色也不好看:“我管不了他啊,从会场出来一转身就没影儿了,半路才给我打个电话。” 马建国说:“我们的根基是钢铁,有必要去弄石油吗?搞海上平台我赞成,可是......我怎么听说那些海上平台都是国外加工、国外组装的啊,大春啊,你们重工有问题啊。” 陈立春喃喃地说:“我......我这两天在鼓捣一种轴承,没来得及问他呢,等他回来我就要图纸。” 马建国点点头说:“就是,东华的钻井平台,就得用东华的钢铁和配件。福茂啊,一个平台就耗钢几万吨,这个大买卖你都抓不住,是不是瞎?” 马建国算是华夏钢铁技术领域的大牛,如果在系统内混下去,弄个院士都不新鲜。 这两年,老马一直在国外,为陈立东设计建造还原铁厂,还顺道考察了一些国家的钢铁企业,在产线设计方面有了更多的心得。 有人说,人过了六十才算成熟,在马建国身上还真有点道理。 老马前半辈子就是忙着设计、建造高炉、转炉和轧钢线,由于财力有限,往往要精打细算、因陋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