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章 芯路历程 (第2/2页)
已经在芯片领域创造了不菲的成就,早期研究是基础所在,这也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然而,我国的芯片发展到了后面却掉了链子。 众所周知,芯片之类的高新科技发展迅速,每隔半年甚至几个月就会更新迭代,技术的不断突破,导致那个时代生产的芯片放在今天就得扔。 而我国的芯片之所以面临着短缺,就是在技术发展层面被甩到了后面,并不是说我们的技术不够领先,当时,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建树,甚至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但在研发过程中,大量技术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就无法把技术变成资金,缺少资金支持,后续研发也会受到影响。 当时,芯片研究主要依靠国家补贴,但补贴是有限度的,有几年我们国家财政连续赤字,就把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砍掉了。 市场面临的空缺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当时,太阳国和棒子国的芯片业是非常发达的。 我们就选择了进口他们的芯片,这也间接地促进了这两国的芯片业发展。 直到今天,我们这两个国家在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上一直在领跑。” 说到这里,汪国杰又举杯跟陈立东一碰,然后一饮而尽,润润嗓子后继续说:“我的老师是夏倍素先生,她一直提醒我们几个学生,一定不能放弃对芯片的研究。 科技在发展,芯片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直到芯片短缺的情况出现,我们发现不能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因此,这十来年国家又投入了大量精力去研究芯片,同时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去攻关。 但芯片研究是需要时间去考量的,和原子弹研究相比,芯片需要技术累积,然后去更新迭代,研究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 还好,我们计算所终于在芯片方面有了些收获,能走到这一步,就还有希望。”. 说到这里,汪国杰又开始举杯。 ...... 这场午宴,喝到了下午两点。 汪国杰终于喝高了,需要搀扶才能离开酒桌,一边走一边唠叨说:“小陈啊,你...你们们东华一定要为芯片做点事情,有了我们...有了我们自己的芯片,才能让华夏...让华夏的工业挺起脊梁。” 陈立东扶着汪国杰一路蹒跚。 酒桌上,这位长者没有谈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商务合作,没有讲东华、云数据公司需要购买多少超算、超服以及龙芯1号芯片。 而是言辞恳切的请陈立东支持芯片的研发,可见,做华夏芯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汪国杰去休息,陈立东却没有离开,而是向吴军提出:见见龙芯的研发团队。 计算所搞龙芯的有三位大将,其中,汤少敏负责龙芯的总体规划,胡国涛担任课题组长,张卫武负责结构设计。 在所里,陈立东只见到了课题组长胡国涛。 PS:先更新一章,晚点再来一章,我也一天两更爆一下。这几章写了好多技术方面的东西,这些专业方面的内容,海潮接触过,但是没啥研究,一些内容是从网络上摘过来的,我用剪刀 糨糊弄了一下,各位书友凑合着看,有懂的不妨留言,我们好好聊聊。 最后求票,月初了,本书的111位书友大大们把票赏给我吧,我给大家鞠躬啦。 5 4 3 2 1 谢谢各位啦!!!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