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章 无法抵制 (第1/2页)
一觉醒来,陈立东觉得浑身舒爽。 这一世,跟媳妇聚少离多,虽然老夫老妻了,但床第之欢的满足感依旧不错。 “你说嫂子炒房花出去50个亿?”搂着孙婕苗条的腰,陈立东再次问起昨天晚上的话题。 “只多不少,”孙婕翻了个身,思考了一下说:“而且房子价值不只50亿,听嫂子说她买的有现房,有的是买的房票。” 房票,就是开发商收取购房人一笔定金,然后开出的收据。 有人称之为楼花,规范的说法是期房,反正都是尚未建成的地产项目。 缴纳的定金比例也不一样,而且里边猫腻多着呢,有关系的交的订金就少,还有人拿着房票去走关系、送人情。 炒房现象的出现,始作俑者是开发商,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资本的推波助澜就更加关键了,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造就了华夏房地产的泡沫。 炒房过程中,势必出现捂盘惜售、合谋造假、囤积房源、联手抬价、逐层加码等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属于违规违法的范畴。 站在个人立场上,陈立东没法反对炒房,也没法阻止家里人和东华干部们集资入股去房地产市场获利。 而且在另一世,他也曾拥有三套房产,一套住、一套租,然后到重生前,又买了一套高档小区的大平米,准备换个居住环境。 跟他一样,华夏多数人几乎一辈子都在为了房子而努力。 房子可以象征财富、地位,甚至与更好的资源配套划等号。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越来越关注房子,要么他们已经以高价买了房子,要么他们正在努力存钱买房子。 随后,很多问题由此产生。 比如,资产畸形的问题。 陈立东重生那年,权威部门统计说,房产占华夏家庭资产达77%以上;换句话说,人们手中近80%的钱都花在了买房上。 因此,许多人都成了表面富有:住着百万元的房子,却不敢消费。因为房产不能和股票一样随时变现,况且他们还背负着高昂的房贷。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收入不低,也会有幸福感缺失的问题,毕竟当他们想花钱的时候,总是前瞻后顾,任谁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是陈立东限制东华投资房地产业的原因之一。 再一个就是他现在的立场。 东华实业集团跨界再厉害,却一直以华夏民族工业的掌旗者自居,搞工业的老板怎么能跑去搞房地产呢。 而且作为“后来人”,他还是清楚华夏房地产业与制造业之间深刻矛盾的。 房地产业繁荣对制造业的冲击是非常厉害的,其中的原理并不复杂,根源就是资本的趋利属性,当房价上涨时,资本会加速抽离实体经济。 房地产市场的高投资回报率令大部分制造型企业拍马不及,加上房地产作为具有比较优势的抵押担保品,被众多金融机构所青睐,金融资本的非理性投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银行那边就变得备受冷遇。 房地产业挤压制造业,除了“吸金”之外,还有其它妨害。 比如地皮,同样一块地是用来盖工厂还是盖房子? 在工业用地每亩只有几万元的时候,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