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是想赚钱啊_第二百六十一章 通货膨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通货膨胀 (第2/4页)

份浓厚的感情依然保存的比较完好。

    平日里安静的农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大规模回流,变得热闹无比,车辆的轰鸣声,小屁孩欠抽的笑声,一派欣欣向荣。

    奶奶好像很喜欢看到热闹的场景,一直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

    脚边放着炭火盆,头顶晒着冬日的暖阳,一脸笑眯眯的看着众人忙前忙后。

    这样的场景,让习惯了摸鱼的李羽非常羡慕。

    因为年三十之前家里要大扫除,一家人忙的脚不沾地,李羽感觉自己老腰都要累断了……

    瞅了一个空隙,李羽搬着小板凳跑到奶奶旁边。

    我真不是摸鱼,只是想陪奶奶说说话而已……

    “奶奶,平时村里都没人,你一个人在家急不急啊?”

    李羽问的那是废话,农村平日里连条狗都看不见,剩下的都是孤寡老人,肯定很无聊。

    他之所以问这个,也是想把奶奶接到合淝去……

    可惜他这点小心思,奶奶一眼就看穿了。

    “不急不急,现在这样就挺好,你们啊,有时间可以多回来住住。”

    额,自己还没开口呢,就被奶奶给堵回去了。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李羽不死心,还是想劝一劝。

    “奶奶,过完年我接你去我那住一段时间怎么样?”

    “哎,不去了,你那房子都长得一样,根本摸不清路,还是家里方便……”

    劝说无效,李羽只能聊一聊其他事情打发时间。

    ……

    圩子,是一种比较封闭的传统聚集区,一条圆形人工河把里面的住户和外面隔绝开,中间只留一条道,在古代就是绝佳的防匪工程。

    圩子里的人家都是一个姓,往前推三代都是沾亲带故,邻里关系比较和谐,凝聚力强。

    地利加人和,在古代,土匪最头疼的就是抢这种地方。

    因为面积比较小,只有四五十户李姓人家,所以叫李小圩。

    知道李羽回来了,圩子里不少人都抽空跑过来看看这个混出头的大侄子。

    没别的意思,真的就是看看,和进动物园看猴子的心态差不多。

    李羽真是谢谢老爸老妈了,在老俩口的宣传下,李羽俨然已经成为李小圩新生代里的成功典范,和别人家孩子李二蛋一样。

    “小羽回来过年了啊。”

    “嗯,才回来。”

    “听说你都开公司了,管着好几百号人,你那个公司是干什么的来着?”

    “开小说网站的……”

    “哦,我儿子就整天上网,不好好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Emm,你这让我怎么接?

    天被聊死了。

    “叔,来,抽根烟。”

    以上就是日常尬聊模式,一边接受着长辈的询问,一边不停的递烟。

    躲过了苦力活,熬过了大爷大妈的轰炸,世界总算是安静了。

    接下来是祭祖,不过没有电视里那么浓重,只是老李带着李羽,两人拎着一堆地府的钞票,在爷爷坟前烧纸。

    不只是给爷爷烧纸,那些逝去的亲人长辈,只要还能被记住名字的,都会画个圈烧一摊纸。

    只是最近地府的经济环境估计不太好,钞票贬值严重。

    以前烧纸的面额都是100元,现在动辄都是100000000元大钞票,和津巴布韦有的一拼……

    忙忙碌碌,时间来到大年三十。

    今年的团圆饭,和往年一样,因为奶奶在李羽家,所以二叔李大贵一家依然是和李羽家在一起吃团圆饭。

    只是今年的伙食档次明显提高,老李终于如愿以偿的喝到了珍藏茅台。

    不容易啊,仓库堆了几箱子茅台,天天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就是喝不到,老李都快馋出病来了。

    酒过三巡,李羽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主角。

    二叔和二婶两人常年在工地打工,二叔是工地的大工,二婶则在工地做后厨,两人文化程度不高,属于典型的吃苦耐劳型农村人。

    李铁也差不多,学渣一个,高中念完就去饭店做了学徒,算是继承了二婶的衣钵。

    这一家人以前也没什么崇高的理想,二婶唯一的想法就是多攒点钱,给李铁在县城买一套房,然后娶个媳妇早点抱孙子。

    没想到命运女神在这一年光顾了二叔家,在李羽的带动下,李铁辞去了旱涝保收的厨师工作,开始了夜摊老板生涯。

    这还不算,李铁年后要加盟奶茶店的事情二叔二婶也是知道了。

    对于李羽能一直带着自己儿子做生意,二叔和二婶都非常感激。

    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