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六章 卫拉特 (第2/3页)
而易举就能找到盐湖,大汗果然英明。” 他口中的察汗,就是沙皇。 沙皇是希腊语凯撒转俄语的音译,发音类似沙或察汗,至于后边的皇只是后世对与俄罗斯帝国元首的尊称。 在十三世纪蒙古人奴役俄国人时,俄国人也曾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 对准噶尔部来说,俄国人并不稀罕,他们早在万历三十三年就第一次接触到俄国人。 其实对卫拉特北方的蒙古诸部来说,自打进了万历年,他们的日子就没好过,习惯于双方上贡。 他们本来生活在冰天雪地就不容易,给哈萨克汗上贡好好的,冷不丁土默特的俺答大汗就发师远征抽翻了哈萨克,蒙古老百姓连俺答汗在哪儿都不知道,就变成了俺答汗的贡民。 好好上贡十几年,卫拉特的准噶尔北进,尽管俺答汗已经死了,但草原圣狮的积威仍在,他们就又变成了准噶尔和土默特的双重贡民。 一转眼又来了俄国人,再次变成准噶尔、土默特和俄国人的三重贡民。 而在准噶尔部的视角里,这帮俄国来的哥萨克蛮子素质太低,说人话没有用,他们一边给准噶尔的贵族上贡,一边侵犯准格尔的贡民部落。 那就只能用弯刀说话了。 所以在万历三十五年,五千准格尔骑兵包围了二百俄国人,用弓箭弯刀对抗木堡火炮,仗打得很辛苦,两年后俄国人派遣使者抵达准格尔部,准格尔像如今的国师汗一样,向俄国人在安加卡尔河口的塔拉城称臣。 因为他们被土默特和哈萨克两名夹击。 珲台吉口中的盐池争夺战,是从万历三十八年开始,准格尔攻破了塔拉城,截断哥萨克人赖以生存的食盐产地,双方围绕盐池时战时和、时而抢掠时而贸易,断断续续一直打到今天。 在这过程中,准噶尔部认识到兵器的差距,因此在万历四十八年,准格尔部命令鄂毕河下游的铁匠鞑靼为其仿造俄国火枪、盔甲,这些固守古老游牧传统的部落武士用上了新的武装。 也是在围绕盐池战争的过程中,准噶尔向西进攻伏尔加河下游的诺盖部,将诺盖部向西驱逐,为此后土尔扈特部西迁创造了生存空间。 所以此次和硕特部国师汗南征,实际上只是准噶尔旧智,他们一样要为和硕特部打出一片天地。 说罢,巴图尔珲台吉让身后的哥萨克侍卫把狮子票递给坐在他对面的国师汗,说:“这是这里的小部落用来跟西宁大元帅做买卖的东西,他们居然不用银子……这帮人比察汗的狗腿子还贪婪,我们不能用一万匹马换这些没用的小布块!” 准噶尔部的珲台吉过来不单单是为了征战,也为贸易。 尽管相较于东蒙古的堂兄弟,卫拉特对生活必须的铁、粮等物资都不稀缺,但长途远征的粮草压力依然不小,需要一点补给。 不过除补给之外,他携带庞大驼队、马队远征,主要是为了换来大明的通宝、银子、绸缎和瓷器。 别管是布哈拉汗国还是奥斯曼的商贾,都不缺战马,但只要用银子、通宝、绸缎和瓷器,都认。 珲台吉不需要这些东西,但俄国人很快就要跟他再开战了,因为一方面这次俄国大君主的使臣到卫拉特,是希望谈交换俘虏的事。 显而易见,交换了俘虏,就方便重新开战,以避免开战时杀俘虏泄愤。 而另一方面,咸海附近的希瓦汗国仇视占据丝绸之路的准噶尔,他们打算跟俄国一起行动。 海贸使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但衰落只是中原王朝自己的角度,毕竟中原王朝或奥斯曼这种体量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难以想象小国是啥生活状态。 就比如这个在花拉子模的希瓦汗国,它位于中原和奥斯曼商路中间,因为商路断绝,经济水平极低,造成文化极度匮乏。 他们的大汗准备给自己的王朝编一部史书,结果找遍整个汗国,都没找到文化程度能胜任这一工作的人。 珲台吉的火枪队欺负蒙古部落非常厉害,但对抗俄国人差点意思,毕竟没那么熟练。 枪这个东西就是个管子,非常好做,但枪对俄国人的土木堡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