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新明_第二百七十七章 国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国事 (第2/3页)

中猛将,也是因为当的官太大了,才不得不去认了几百个字,让他们写总结,就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但这又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明军要比这个时代的其他更强,不仅仅是要强在士兵上,更要强在军官的主观能动性上。军令如山没错,但战场之上意外不断,各级军官的积极进取也同样相当重要。如果这些军官不能够充分理解上级的作战意图,便难以随机应变,那在战场上发生全军大溃败的几率也会相当高。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当然了,朱慈烺不会不切实际到要求自己麾下的兵马全都能在战场上三五人一组执行作战任务。在这个时代,不要说三五人了,甚至是一队旗总的士兵,也难以单独执行作战任务。

    只能说,并不是每一支军队都能如同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一样,可以在战场上如此自如。甚至也不是每一个老兵都有如此本事,除非是强军中十里挑一的精悍了。

    朱慈烺也并不会,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大幅投入扩充一支这样的军队,这并不能取得效益上的最大化,也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战场形势。

    回到眼前,军事会议上,对于那些只是叫苦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颇为积极的部将,朱慈烺大多以鼓励的态度,让他们多和手下的军官士兵交谈。

    而那些一开口就是除了简单的旗号和军令,就不认识几个字,各种找理由推脱的,朱慈烺也没有客气,罚了这些军官一个月的饷银之后,随即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否则直接降职。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更不可能面面俱到,朱慈烺只有充分发挥军官和士兵的主动性,那他的军队才是不可战胜。小到各类武器的改进,大到军事战略的群策群力,都将会受益于此,而这些同样也是将来大明大军能够胜过同时代的其他军队更多的关键。

    朱慈烺随之而来的军制改革不仅仅涉及到了军队的基层编制,还有高层的参谋部,他也打算借此机会搭好架子,而这次的作战总结,其中的一个目的,便是要寻找进入参谋部的苗子。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军队的扫盲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那是军队能够迅速更进一步的基础,朱慈烺需要将识字纳入军队晋升的考核之中,迫使军官和士兵都得抓紧学习认字。

    军事会议结束之后,“忠臣祠”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阵亡将士们牌位的入祠时间定在了第二日。届时,朱慈烺将会领着麾下的大臣大将们,亲自主持这一仪式.

    .

    首发&:塔>-读小说

    第二日一早,驻扎在南京城内外各个大营的明军,除了各军的主要将领之外,每一营伍都按要求派了士兵代表前来参加“英烈入祠仪式”,张季等人也在其中,此时正站在武卫营士兵代表所在队列的第一排。

    而他面前的站台上,面色威严的张煌言笔直站立,正在大声宣读祭文——对甲申之变以来,在淮河大战,徐州保卫战,中原战役等诸多战斗中,为抗清而牺牲的英雄典范都在其中得到了表彰。

    张季就站在张煌言面前不远,占着地利,听得很清楚,那些被特别表扬的典范里面,就有几个是他也听说过的老兵,这让他心中颇为感触,甚至是有些感同身受。

    等到张煌言宣读完祭文之后,军中一个军官随即大喊一声,队列一侧的数百名火枪手得令,当即朝天鸣枪,对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以示告慰。

    隆重庄严的“鸣枪礼”结束之后,朱慈烺和一众大将亲自动手,将一块高达一丈,雕刻精美的纪念碑埋进了事先挖好的坑洞之中。

    看着眼前的一切,纪念碑前方严整肃静的士兵代表队列中,忽然传出了接连不断的低声哽咽,纪念碑所纪念的阵亡将士中,就有他们的战友和兄弟。

    等到纪念碑埋好之后,朱慈烺作为皇帝,又亲自为第一批入祠的阵亡将士上了第一柱香。

    “忠臣祠”位于南京东北,风水极好的位置,以巨木为柱梁,大堂修得非常宏大气派,里面的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面面墙上灵牌竖立,层层往上,可以容纳数万灵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