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92章 姜维孤身入成都 (第1/2页)
【刘璋】:这张翼,每次都积极支持退军,他为什么每次都还要过来?姜维虽然是大将军,可是若是张翼不同意,当个婊子还要立牌坊,喝忒。 【马超】:你这有色眼镜戴的,真有意思,又不是张翼一定要退兵的,是蜀汉自己的国力支持不住了,刘禅和姜维要退兵的,就算张翼不想退兵,难道还能影响到姜维的决断? 之前几次,廖化和张翼也不是没有建议过姜维退军,可姜维依旧是一意孤行。 和诸葛亮一样,一旦做出决断,他们是不会听从别人的意思的。 所以,无论张翼的选择是什么,其实都是一样的。 【袁术】:退回也好,休养生息,至少能多保住蜀汉几年。要不是因为是蜀汉多次北上,魏国也不会先打他们。 【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可是,这次不是阿斗中了司马望的计策吗? 【谯周】:但是,这对蜀中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啊。 【袁绍】:说到底,还是蜀中一地比起曹魏来说,太弱了。蜀中输不起,所以要稳妥行军;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 袁绍想到了自己与曹操的交战。 自己携带河北四州,虽然在总人口上,和控制着中原、关中的曹操并没有差太多,但是相对的,自己没有外敌,北方的乌桓又和自己交好。 而曹操,四面皆是敌人,不论曹操打算如何,周边的敌人都不可能让他如愿。 如果,两者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战略,河北四州如田丰那样,采取小股部队骚扰的战略,那么河北将会很快从实力上超过曹操。 【袁绍】:大国打小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拿下一点儿是一点儿,先通过骚扰小国的生产,然后慢慢蚕食。小国要打大国,这样子打,能如何?姜维拿下了不少地区,但根本没有时间去讲地盘稳定下来,只能军事驻扎,生产根本上不去。我觉得,无论是诸葛亮也好,姜维也罢,他们的北伐,反而是应了大国打小国的策略,把小国的生产打乱了。 蜀国连年征战,收获,是有。 但是,损失更大。 刘璋不说有什么贡献,但是,刘璋在的时候,仅仅是蜀中成都平原,就能称为天府之国,无论是谁,都对之垂涎欲滴。 可是几次大规模的北伐之后,大量的青壮参军、参与运输军粮,这不可避免地使蜀汉内地生产力下降下来。 天府之国,成为益州疲敝,只在几次征战之间,可以说,几次北伐,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地削弱生产力本就有限制的蜀汉。 【袁绍】:可以理解曹魏现在的情况,休养生息为主,但是对蜀汉来说,想要扩大战果,拿下雍凉,也就是亡命一波流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并非是稳扎稳打没有可能。 只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姜维数次先胜后败,就是证明,没有人打仗可以保证,在打胜仗的同时,还能确保得到最大的利益,即使是一生毫无败绩的江东最后一任大都督陆逊,也没有做到,在每一次胜仗后,让江东得到极大的利益。 曹操为什么决定奇袭乌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