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风歌_第820章 开悟成得道高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20章 开悟成得道高僧 (第1/2页)

    话说数年前,摩硒陀离开秦国前往西域传教。

    他带着几十个弟子一路西行,辗转列国,经历重重磨难,终于在西域诸国之间闯出了名气,并且成功说服且末、龟兹、精绝、西夜、若羌、莎车、姑墨等国允许佛教传播。

    甚至连很多国王都成为摩硒陀的粉丝,对其相当虔诚和崇拜。

    摩硒陀自问,要是换作十年前的他,今日西域传教的事业肯定不会达到如此成就。

    那么是什么让摩硒陀突然就改变了呢?

    只因他在出使秦国期间,曾多次找诸子百家论道,从而让他的世界观发生巨大变化。

    孔子曾说过一条最著名的人生格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正是因为孔子这句话,使摩硒陀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前半生过得有多么失败!

    三十岁,人家中原学者已经仗剑走天涯,或者登堂入仕,用平生所学报效国家。

    而自己却在这个年纪犯了众怒,被国王父亲囚禁起来,后来为了逃避罪责,出家当了和尚。

    四十岁自己到锡兰传教,名义上是为了给当地民众开智,实际上只是为了享受更多教徒的供奉。

    自己这种行为在中原人看来,实属偷蒙拐骗,非君子所为。

    五十岁,中原的很多学者已经著书多部,弟子数量达到桃李满天下。

    而自己当时还是井底之蛙,听说东方有大国,便装着不服输的心理,妄想到秦国一较高下。

    殊不知到了秦国之后,真相却狠狠抽了自己一巴掌。

    人家秦国无论是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各领域,都远超孔雀王朝。

    更关键的是,通过多次和诸子百家论道,摩硒陀发现中原的读书人都一种提倡为国为民献身、为追求真理而百折不挠的精神。

    也许...正是因为这群读书人的气节和风骨,才使得“秦”这个国家那么强大!

    摩硒陀反过来看看自己,佛家提倡的普度众生,自己做到了吗?

    佛家说的众生平等,自己又认真对待了吗?

    开悟之后摩硒陀,立志从现在开始要当一名真正的高僧,也学孔子那样周游列国,也学孟子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好让自己青史留名。

    于是从踏出陇西关那一刻,摩硒陀就和他的弟子,双手合十、赤着脚开启普度众生的伟大旅程。

    路上遇到穷苦百姓,摩硒陀总是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有时候常常把随身食物都施舍出去,一丁点不剩,这导致他和弟子只能啃树皮。

    弟子问他,为什么要如此糟践自己?

    摩硒陀却告诉弟子,凡人之所以会觉得苦,那是因为“欲望”在作祟。

    只有克服色欲、贪欲、口腹之欲,刻苦修行,才能脱离苦海,精神境界才能达到真正的极乐世界。

    遇到强盗拦路打劫,摩硒陀却主动把财物交出来,还喋喋不休劝说强盗首领以后不要再打劫。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强盗首领是恶名昭彰的狠角色,绰号阿尔斯兰(狮子的意思),是个暴脾气的人,又是一个喜欢玩弄人性的变态。

    阿尔兰斯砍死摩硒陀好几个弟子,就想看看他还能不能如此淡定。

    殊不知,他小看了开窍之后的真正高僧。

    摩硒陀非但没有愤怒,给死去的弟子诵经超度过后,又跑到强盗首领面前喋喋不休。

    最后阿尔兰斯实在给摩硒陀整烦了,索性带走他们的所有财物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