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6章 不同的选择 (第1/2页)
其实这封邮件在1987年9月14日就写好了,只是第一次发送却是以失败告终。 被誉为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的措恩教授,没有放弃,而是和国内的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经过数次研讨,终于在11天后的9月20号,将邮件发送成功。 当时已经到达澳门的措恩教授,听到邮件发送成功的消息后,兴奋的难以自持,亲手写下新闻稿,向世界宣布,国内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 这封邮件是由英德双语写成,最后的署名除了发送者王运丰和部门教授之外,中德双方所有参与此事的十一名人员,全部署名,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所有参与者,都应该享受这份殊荣。 也正是因为这封电子邮件,给国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此时的国内已经有了电子设备,比如像四通,这是国内互联网的奠基者,也是唯一的运营者。再比如中科所旗下的某想的前身,他们是代理IBM设备在国内销售的。说到这里,多说句题外话,某想起家就是搞买办代销的,怪不得几十年后依然是以贸工技为主呢。 同样也是因为互联网,让如今两位业界的翘楚,四通和某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四通认为以后大型的电子计算机设备会成为主流,于是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这上面。 而某想的刘总,却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个人计算机为主的家用计算机设备会成为发展方向,所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这个方向。 事实证明,还是刘总的眼光更犀利,他选择对了方向,也让某想成为了后来一时间内的业界老大,而四通,却慢慢的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 某想能发展起来,IBM这个猪队友功不可没。本来某想一直代理他们在国内的业务,结果这货竟然想凭借着自己业内世界老大的地位,高傲的想一统世界市场。 被眼光毒辣的刘总果断放弃,又找了个在当时“不知名”的产品,开始脱离IBM自己搞,二十年后角色反转,拿出十几亿来反手收购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着实惊碎了一地眼镜,不得不让人感叹时也命也,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知道后来的IBM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别看唐伟东可以恬不知耻的点评着两家公司的选择,他只不过借了重生者先知先觉的见识而已。 人家不是重生者,也没有经历过后来的一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完美的把将来预测准确,那就不是人了,那是神。 所以,仅就目前来说,也不能说他们两家,谁的选择是对的,谁的选择是错的,只是历史和机遇选择了某想所选择的道路而已。m. 某想一直是科学院下设的一家院所企业,在刘总的经营下,仅靠销售,一年的营收就高达七千多万元人民币。 这怎么能不让人眼红呢?于是,刘总就动起了小心思。也就是在今年,为了将这个纯国企变成私人的产业,刘总进行了一系列的骚操作。 从1988年开始,他先是主动联系了一个香岛的吕姓经销商,让其和另外三人出资三十万,以合资的名义在香岛设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