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无数先烈,铸就的大汉脊梁 (第2/4页)
想不到…今日在这酒肆中能一睹真容。” 闻言,张让撇了撇嘴,他是听说玉林观柳观主到了这“京都小酌”酒馆,敏锐的他当即就察觉,这是一个拉拢这位“麒麟才子”的机会。 在天子身边侍奉,张让能感受到,玉林观的巨大能量。 且柳羽是道人,想要入朝为官难上加难,若是能拉拢其入宦门,那十常侍倒是可以给予其帮助,这同样对宦门大有裨益。 袁隗也是这样的想法,袁逢的性子莽一些,他的意思是利用一切资源,阻止道人入庙堂,可袁隗有不同的看法。 若是这道人依附于他们袁氏? 那帮他一把,又有何妨? 再说了,按照汝南袁氏的构想,不正打算扶持民间的太平道,以此换取朝廷彻底解除党锢! 既然都是道教? 那太平道能依附?这玉林观就不能依附么? 袁隗与张让想到一处去了,也正巧撞到一起。 “这位就是柳观主吧?小小年纪就被称为‘麒麟才子’,今日一观,果然风采清雅。” 张让一边掐着兰花指,一边张口道:“洛阳城外,大量流民涌入,多亏了玉林观主施粥救济、收留流民,才不至于造成祸患,咱家一直想奏禀陛下,让陛下赐予柳观主一官半职,报效朝廷,只是不知柳观主的态度,不敢妄动。” 这么一番话,张让已经摆出了极低的姿态。 这话也让柳羽意识到,张让与袁隗不是冲桥子、蔡子来的,是冲他来的。 当即,他淡淡的回道。 “我从小无父无母,被师傅收养长大,体会过流亡的艰辛,在‘雨地’里待过的人,自然就忍不住为别人撑伞,救济流民、引导玉林观施以帮扶,在下绝非为求名利,还望张常侍不要误会。” 见张让被这软绵绵的一句话顶的哑口,袁隗心头顿时大快,趁机道。 “此言极是,柳观主就是柳观主,救济流民是因为自己淋过雨,不忍他人淋雨,哪像是某些人,做什么事都有明显的目的,一生一世为名利所困,眼界狭窄。” 讲到这儿,袁隗瞪了张让一眼,心里高兴。 旋即,再度把眼眸转回来。 “我看柳观主年龄并不大,纵有‘麒麟之才’,可孔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吾侄儿袁绍袁本初在汝南纠集天下才子,每半年举办一次‘汝南十日谈’,柳观主不妨去参加一下,结实一些年轻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对未来大有裨益!” 讲到这儿,袁隗从怀中摸出了一物递到了柳羽的面前。“柳观主如有兴趣,就收下这个玉牌,虽没什么大用,可汝南学子都知这玉牌乃我贴身之物,‘十日谈’时自然奉柳观主为上宾。” 袁隗的声音虽然轻,可这块儿净白脂玉的令牌一亮出来,经过简单的介绍,谁不知道其中分量。 莫说是汝南,凭着这一块儿玉牌,便是大汉十三州,到哪里也会被奉为上宾。 见柳羽接过玉牌,落入下风的张让抿着嘴,冷眼瞧着柳羽的反应。 却见柳羽轻轻的用指尖拈住牌穗,拿到眼前打量了一番,唇边闪过一丝淡淡的笑意。 旋即把这玉牌递给了桥玄。 “桥子总是提及,想去汝南十日谈看看,正好,有这玉牌,纵桥子如今暂为白身,也不会有人阻拦!” “哈哈哈!”桥玄会意,他当即收起了玉牌,“那老夫就谢谢袁太傅了。” 这话脱口… 袁隗愣住了,他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张让勾起的兰花指却越发妖娆,他忍不住想笑了,甚至,都能笑到肚子疼。 这白脂玉牌是袁隗在汝南袁氏一族内的贴身凭证,是绝对身份的象征。 不夸张的讲,汝南袁氏贵为天下氏族之首,凭此玉牌不说让百官俯首,至少办起任何事儿来,都会变得轻松不少。 结果,袁隗如此大手笔送出去的见面礼,人家柳羽直接送人了,张让先是看呆了,紧接着…乐呵的肚子疼,该说是柳羽不识货呢?还是他太不给四世三公袁家面子呢? “哈哈…去什么汝南?” 现在又轮到张让振作精神。“玉林观流民这么多,柳观主走的开么?” “也是,这么多流民,难免会给柳观主惹上一些事儿,沾上一些麻烦,刚巧,我们十常侍与洛阳东部尉有些交情,玉林观又在洛阳东郊,若然柳观主不嫌弃,那咱家可以引荐你们认识,有这位洛阳东部尉在,最起码不会抓住咱们自己人,也能让柳观主心静不少。” “当然,若是柳观主想要结交洛阳四部尉,咱家随时都可以引荐。” 张让这个建议一出,就连桥玄、蔡邕都不禁有些动容。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他二人可不知道玉林观已经被层层保护起来,只觉得,若是有洛阳四部尉的照拂,无论是流民,还是玉林观都会安全许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