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_第一百二十七章 拔云见日时,刘备乃首功之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拔云见日时,刘备乃首功之臣 (第1/4页)

    清晨,刘备穿着睡衣坐在床边,发髻凌乱尚未梳洗,神情也有些迷茫。

    他来洛阳本是为了拜访玉林观主柳羽。

    如今,不仅拜访了,甚至能追随其左右,这是上天赐下来的机缘,可现在,一面是追随柳羽去南阳,一面是回乡。

    虽同是抗击瘟疫,但这个抉择…并不好选。

    “还是…回涿县吧!”刘备感慨一声,这一刻,他想到的是家门前的那棵大桑树,想到的是桑树下老母亲编织竹席,想到的是瘟疫肆虐下,老母亲生活的艰辛。

    大汉以孝治天下,做出这个选择,并不意外。

    这时…

    柳羽闯了进来,看到面色迷惘的刘备,连忙问道:“刘大哥要走?”

    “家有老母,又奉瘟疫,不得不去。”刘备的语调颇为苦涩。

    “也是…”柳羽点了点头,面色萧索。

    这一抹微微变化的情绪让刘备敏锐的观察到。

    “柳弟要去南阳,我能理解柳羽的苦衷。”刘备抿着唇,“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先救南阳,那里是整个大汉商业的中心,人口也更多,蔓延的速度会更快,一旦失守…整个大汉都会崩溃。”

    他在帮柳羽解释…

    无论如何柳羽只有一个,只能救一地,不能因为他刘备的老家是涿县,就…就逼着他先救涿县。

    一边是私情,一边是大局,柳羽选的没有错。

    “刘大哥能明白我的苦衷就好。”没有挽留,柳羽从怀中取出三个不同颜色的锦囊,塞给了刘备。

    “这是?”刘备连忙问道。

    柳羽的语气却变得郑重了许多。“救南阳,并不是不管涿县,既刘大哥要回涿县,那索性…稳住涿县局势的重任就交给刘大哥了。”

    说到这儿,柳羽重重的拍了拍刘备的手掌。

    “南阳之行,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可这期间涿县的局势必须稳住,至少不能让瘟疫蔓延出去,蔓延到郡、州之地,我听闻当地的县长已经逃走,整个涿县是彻底混乱与失序的,必须有一个人重新建立起这个次序,控制住瘟疫的蔓延,否则…用不了几个月,整个北境就都失守了。”

    “那…我要怎么做?”刘备连忙问道。

    柳羽则是指了指三个锦囊。“具体的方法,我都写在三个锦囊里,到涿县时就打开第一个,无可奈何之时再打开第二个,千钧一发的关头再打开第三个!”

    这话脱口…

    “啪嗒”一声,刘备就想跪下…

    这一跪,不是自己跪,而是替涿县万万千千的百姓跪。

    柳弟…他没有…他并没有放弃涿县!

    从来没有过。

    柳弟哪怕要去救南阳,还是…还是会念着涿县,甚至留下了一些方法,让…让涿县稳住局势。

    当然…刘备还没跪下,柳羽早就预料到了,一把将他扶起。

    “按照这三条锦囊说的,至少能稳住三个月,而我尽量在三个月内解决南阳的瘟疫,然后全力北上驰援!真到最后,乌云散尽,拔云见日之时,刘大哥便是北境抗疫的第一功臣!”

    讲到这儿,柳羽意味深长的拍了拍刘备的肩膀。

    “刘大哥素有大志向,却因为无人举‘孝廉’,无人品评而未有功名,这次涿县抗疫…一旦成功,那便是比十个孝廉,十个名士的品评更有效百倍,到时候,刘大哥跻身朝堂…我柳羽一定第一个为刘大哥喝彩!”

    轰…

    轰隆隆!

    柳羽的话声音不大,语气也偏和缓,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传入刘备的耳中,无异于五雷轰鸣,振聋发聩。

    原来…原来柳弟一直以来,都…都知道他刘备的志向,一直以来,也都把他的志向放在心上么?

    这让刘备受宠若惊…

    “柳弟…”

    刘备张口想表达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哽咽住了,一时间,他竟“笨嘴拙舌”了起来。

    还是柳羽最后拍了拍他的后背。

    “刘大哥,涿县不容有失,交给你了!”

    言及此处…

    留下一个颇为自信的笑意,柳羽转身离去。

    只留下刘备一人怔怔的愣在原地。

    他的头发尤自蓬松,可手握那三枚锦囊的手却莫名火热了起来,还有…还有…他的心也一并开始炙热!

    …

    …

    初夏时节,野草疯涨,野花无主自开,洛水旁垂钓的人不少,毛毡铺地,三三两两围着洛水岸边席地而坐。

    南下的车队就在官道上,皇甫嵩带着一千汉庭北军护送着车队,整个队伍威仪阵阵。

    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位传说中的能战胜瘟疫,救南阳百姓于水火的“大英雄”!

    只不过…

    此刻的“大英雄”还在草地中与荀彧一边走一边攀谈。

    一些小孩子在草地上跑着放风筝,大呼小叫,几匹马儿悠闲的嚼食青草,荀彧神情却是冷冷的,注视着河流。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