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雄龙终涉水,千里忆师恩 (第1/3页)
——论及明主与正道,童渊听说过的一个地方,听说过的一个人! 童渊的语气低沉… 这一句话更是加重了许多… 这让赵云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知师傅提及的是何人?是何地?” 赵云好奇的问。 童渊背过身,缓缓开口:“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玉林有柳郎,此地正是洛阳西郊玉林观,此人正是玉林观主,当今陛下册封的讨乌桓中郎将,玉林柳郎——柳羽!” 此言一出,赵云微微一怔。 这个名字,这个称号,他可并不陌生。 这些年,尽管在太行山翠竹林中修炼枪法,可少不得师傅派他下山,或是护送些村民,或是枪挑恶霸。 便是为此,赵云也从百姓口中听说了几位英雄人物。 比如小时候听说的凉州三明,后来长大了,听说卢植在緱氏山开设学堂,教授富家子弟,听说经神郑玄在洛阳太学开坛讲座。 只是… 近些年来,这些人的名字和“玉林柳郎”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可以说,近年… 特别是最近一年,几乎每次下山,赵云总是能听到这“玉林柳郎”的传说… 有说他教授司农之子曹操…助顿丘县的百姓安居乐业。 有说…他救了当朝大司农曹操一家… 有的说,他助三个儒生联手战胜了南匈奴第一高手。 甚至,更玄乎的…有说他能召唤“天狗食日”,让前太尉袁逢黯然辞官… 更传奇的是,近来幽州与南阳的瘟疫,也是因为他的部署迎刃而解。 有关这位“玉林柳郎”的传说太多了,传着传着,都已经快传成神话了,赵云更是在一次次的下山中,对这位“玉林柳郎”愈发熟悉。 “徒儿知道这玉林柳郎…”赵云回禀道:“近来乌桓南下妄图劫掠幽州,便是这玉林柳郎部署、派遣,才重创乌桓,逼迫那些胡狗退去,让幽州转危为安!” “不错!”童渊感慨道:“不过,为师之所以推荐他,却不是因为这些个功勋,而是他有一双慧眼,最能知人善任!” “慧眼?知人善任?” “子龙,关乎这玉林观主抵御胡虏,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童渊细细的讲述起来。“这要从哪里讲起呢?” 得从… 在幽州涿郡有个中山靖王之后名唤刘备,本是贩卖草鞋,织席贩履说起… 童渊将坊间有关刘备的传闻娓娓道出。 要知道,如今的刘备是守护边关的英雄啊,是天子昭告天下的“皇弟”,有关他的故事,自然不缺人去编排。 其中或许有些夸张的成分… 但大抵不差… 例如:——怀才不遇刘玄德,义无反顾下洛阳; ——登门拜访玉林郞,不顾生死救关长; ——得遇明主委重任,义结金兰踏康庄; ——先是南征平瘟疫,再是北上定辽西; ——中山靖王是先祖,星耀宗门靠柳郎! 这是世人编纂的有关新晋“皇弟”刘备的诗歌… 可谓是处处光芒万丈,处处离不开“玉林柳郎”的知人善任! 童渊将这些娓娓讲述给赵云。 包括刘备如何怀才不遇? 如何决议南下去拜访柳羽? 如何机缘巧合救下天师道的圣女? 如何在柳羽的提点下,救下关长生…然后是平瘟疫,定胡虏,最终立下功勋,受封“皇帝”,行走于内朝,一飞冲天! 童渊如数家珍,倒不是他羡慕刘备的功名… 只是觉得刘备这个人何其幸运,又何其有韧性…而这份品质,童渊在赵云身上也看到了,感受到了。 所以… 他笃定,徒儿赵云若是下山,没有比投这位“玉林柳郎”更容易成就功名,更容易匡正世道! 乃至于… 童渊想要亲自致信一封,凭着他在太行山的名望,凭着他“太行枪神”的身份,他心里琢磨着,这玉林柳郎多半会给他一个面子,收下子龙! 只是… “师傅…”赵云拱手。“徒儿知师傅用意,然…若是凭着师傅的书信,凭着师傅的光芒而去拜访玉林柳郎,纵使得其赏识,那徒儿修炼的这一身武艺岂不是无用了,徒儿想靠自己…就像是那刘玄德一般,义无反顾只身去洛阳,凭着自己的功勋,功成名就,为万民谋福祉!” 呼… 听到赵云这番话,童渊捋着胡须,“子龙少年,便有如此觉悟,可敬可叹,却也不枉为师这几年呕心栽培。” 言及此处,童渊面色一凛,“既你执意要靠自己谋得那玉林柳郎的赏识,那为师没有别的赠你,便将百鸟朝凤枪的最后一招‘凤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